约4530字。重视基础,也提高能力。
2 林中小溪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吝啬(sè) 涟漪(qī) 潺潺(chán)
B.干涸(ɡù) 惬意(qiè) 颤动(chàn)
C.簌簌(sù) 和煦(xùn) 萦绕(yínɡ)
D.花蕾(lěi) 粼粼(lín) 阻塞(sè)
【解析】选D。A项,“漪”应读yī;B项,“涸”应读hé;C项,“煦”应读x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清澈 繁茂 百花争艳 溪水溶溶
B.路径 旋涡 纹丝不动 毫不在乎
C.跳蚤 淙淙 毫无生气 不甘寂寞
D.冲刷 车辙 嘟嘟哝哝 分道扬镖
【解析】选D。“镖”应改为“镳”。
3.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边一片哗哗声,那小湖上却悄悄地泛着 (波纹 波浪 涟漪),密集的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
(2)我在树根之间坐了下去,紧靠在树干上,举目望那 (和煦 温暖 温和)的太阳,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
答案:(1)涟漪 (2)和煦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化为水塘的洼地、被冬雪压弯了的大灌木的枝条象征了一种凝滞的、安于平淡的、丧失激情的生活。
B.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写了小溪在林中越过重重障碍奋然前行,最终流入大洋的故事。
C.文章的结构方式是线形的,直接向前推移的。开头简单地交代一下,就顺着作者的行踪逐步展开。
D.文章语言活泼自然,作者善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极富表现力。
【解析】选B。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
5.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7~20段,回答问题。
(1)溪水对花草和树木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分析能力。从文中找出描写溪水对花草和树木态度的语句,然后选取关键词语回答。
答案:对花草这些弱者,溪水显得很亲切,对于阻挡溪水前进的树木,溪水一冲而过。
(2)作者为什么要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语段中描写花草树木和小甲虫的各种表现就是来衬托小溪的光辉形象。
答案:作者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或是写它们与溪水相亲相恋或是写它们在水中自由嬉戏,描写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为小溪一路自信乐观渲染了气氛。
(3)赏析下面语句。
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水流“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是把“水流”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流的奔腾说成“奋力前进”,把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