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7810字。 原创试卷,2005-2006年福州地区八县市一中联考语文卷。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联考
高二年语文科期中考试卷
命题者:福清一中 刘 俊   校对者:福清一中 陈兴雄
闽侯一中  刘思莺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并不得写在密封线内,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汉乐府民歌探微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失散。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为“郊庙歌辞”和乐府民歌两大类。
B.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相当于《诗经》的“颂”,而民间歌辞数量则相当于《诗经》的“国风”。
C.汉乐府民歌以五言为主,使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D.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和《汉书·礼乐志》中所载就是现存两汉府的全部了。
2.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3.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4.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集,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的“诗经”。
C.汉“乐府”中“国风”有138首诗,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2分,每小题3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