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课时,约5300字。
十  词二首
苏轼
           上海教科院附中        刘笑影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在中秋把酒赏月时是怎样神思飞扬,展开对月宫境界的想象,又是怎样联想到远方的亲人,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2.理解词人在谪居黄州赤壁时,是怎样展开对古战场赤壁的想象和联想,又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情怀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词人是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学难点]
学习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学习《水调歌头》,理解苏轼丰富的想象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咏月的诗词有很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水调歌头》。
二.预习检查
1.介绍苏轼生平(指名讲,教师补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