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3课时,约5710字。
古代诗歌五首

岱东中学   张一行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背诵并能默写。
    2、能自如地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教学课时: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沧海》
介绍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自读然后思考:
  ①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②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想像的?
        ③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④说说诗歌的大意
  3教师明确:
  ①全诗围绕“观”字展开,以“观”字统领全篇。
  ②作者看到了水波动荡的大海、高高耸立的山岛、岛上丰茂的树木、丛草、大海汹涌的波涛,这些都是实写;而7—10句则是虚写
        ③7—10句最能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④诗歌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
  4、结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察的地点和对象,以“观”字领全篇。 (“观”是全文的线索)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