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72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5月号第4辑
  整理 fcs2002
  1. “聪明药”不聪明,监管该硬起来了
  2. 领导们扫完大街,不妨去网上看看
  3. 失踪平台比商家救助更靠谱
  4. 酒店卫生为何让人如此闹心
  5. 热线电话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6. 让“低价团”血本无归应成常态
  7. 打不通的热线和跑更多的政务服务
  8. 鼓励举报食药违法就应清除“障碍”
  9. 考研并非纵向社会流动唯一渠道
  10. “怪用户自己”的网速能有多快?
  11. 未成年人保护与荣誉赋予不应对立
  12. “乡村医生招不到本科生”背后的爱与痛
  13. “挖螺大赛被取消”只是舆论的胜利
  14. 评价“劳动教育”,不能总是基于经验主义
  15. 实行官邸制时机成熟期待开花结果
  16. “贵到哭晕”还想去,这就是迪士尼
  17. 什么样的提速降费才是有诚意的
  18. 预算执行就应“打酱油钱不能买醋”
  19. 高端打假不能靠“江湖自治”
  20. 长大未成人:现象型药方未必管用
  1. “聪明药”不聪明,监管该硬起来了
  2016-05-16 09:4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龙敏飞
  近日,有韩媒报道称,为了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不少学生家长会给孩子服用“聪明药”。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也有不少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购买这类“聪明药”。此外,在微信朋友圈中,还有不少文章宣称“聪明药”可以“提升认知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药丸”。对此,医生回应称,长期服用“聪明药”会导致神经过敏、头疼等症状,而律师则表示,未取得相关审批,商家售卖“聪明药”或受处罚。(5月15日《北京青年报》)
  现在市场上的“聪明药”,很容易吸引顾客购买的欲望。比如,它有很牛逼的广告,虽然是夸大的宣传,但往往嫁接在基因工程等高大上的科技上,让人难辨真假;比如,它往往是“海外代购”,一“海外”,似乎就高端了,毕竟,国内许多人的崇洋媚外情结,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当“聪明药”经过这样的包装与宣传,再加上一些家长的病急乱投医,“聪明药”在一定范围内风靡,不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遗憾的,根据专家与医生的分析,当前所谓的“聪明药”,其实并不能使人聪明。据专家介绍,目前所说的“聪明药”,主要指莫达非尼和利他林两种药物,这样的药物,对于抑郁症、持发性嗜睡和多动症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若说能使人聪明,则夸大其词了。甚至于,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还会出现神经过敏、焦虑、头疼、失眠等症状,更严重的会出现神经错乱的情况。既然如此,那就该对“聪明药”重新进行审视了。
  面对这样不能让人聪明的“聪明药”,当务之急是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以免经济与身体受到双重伤害。如何避免呢?当前的趋势,似乎是让消费者当福尔摩斯,拥有火眼金睛,能够一眼就看出“聪明药”背后的真相。这样的要求看起来合情合理,也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但不能成为主题。也就是说,面对这样不甚规范的“聪明药”,不能完全依赖于公众的自我辨识,还应该有外部的力量。毕竟,只有“内外兼治”,被“聪明药”欺骗的人才会越来越少。
  所谓“外部的力量”,其实就是“监管的力量”。众所周知,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可以除以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当前一些“聪明药”的售卖,其实就是没有许可证的。那相关部门就应该前移监管触角,对相关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进行纠正。
  简而言之,面对“聪明药不能使人聪明”的事实,除了呼吁公众加强辨识能力之外,更应提高监管的硬度。只有监管力度提上去了,无论是“聪明药”的夸大宣传,还是没有许可证的非法售卖,才能得到更好地规范,那公众受骗的概率,也才会降低。如今高考将至,想必正是“聪明药”泛滥成灾的时候,希望监管部门能硬起来,给考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龙敏飞)
  2. 领导们扫完大街,不妨去网上看看
  2016-05-16 10:0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陈广江
  5月14日下午,海口开展了声势浩大的2016年爱国卫生义务劳动,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全市各级干部职工、驻区军警部队官兵及近万名身着红色帽子和马甲的志愿者一起走进医院、小区、背街小巷,动手清扫卫生。此次活动旨在为海口市民创造良好卫生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考评和创卫技术评估。(5月15日《海口日报》)
  有时候,正面宣传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就像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