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40个字。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
学科 语文 学段:7—9年级 年级 八年级上
相关
领域
议论文阅读教学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实验教材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张秋贤 北京市丰台区和义学校 13520303695
实施者 张秋贤 北京市丰台区和义学校 13520303695
指导者 谢守成
姜定宇 丰台分院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13641084253
13681034812
课件制作者 张秋贤 北京市丰台区和义学校 13520303695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议论文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地方法,感悟单元课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的目标。本节课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设计,以找出中心论点为切入点,以概括事实论据为重点,以分析“灵魂生活”的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为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思路、方法,提高议论文阅读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北京版语文教材15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作家周国平的一篇哲理性议论文,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和普通人的事例来证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倡导人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追求。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典型,结构严谨,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是初二阶段初学议论文的好范文。
学生情况:对初二学生来说,议论文是一种全新的文体,他们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议论文,但对这种文体有一定的好奇与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我们这类学校来说,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虽然前面有《谈骨气》等文章的学习,但学生在分析、概括事实论据,认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方面的能力仍需强化;学生在理解“灵魂生活”的具体内涵方面也有难度,区别高贵的灵魂与高尚的品德也易混淆而这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式:朗读、启发、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技术准备:查找周国平的资料,阅读阅读周国平的文章。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知识与技能: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所提出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概括证明论点的事例论据,探讨作者笔下“灵魂生活”的内涵,初步认识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高贵的灵魂生活,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问题框架(可选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对这些事例进行概括。
3、结合事例,分析“灵魂生活”具体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细节中,怎样做也能让自己的灵魂变得高贵,哪怕是片刻之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