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50个字。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
学科 语文 学段:7——9年级 年级 7年级上
相关领域 小说阅读教学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韩振泳 丰台八中 13436816533
实施者 韩振泳 丰台八中 13436816533
指导者 于桦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15811259305
课件制作者 韩振泳 丰台八中 13436816533
其他参与者
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说教学重点是“理解小说的情节和艺术细节,感受人物形象,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的目标。本节课以小说的“三要素”为重点进行设计,以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描写为突破口,以人物形象分析为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熟知分析人物的方法,提升小说鉴赏的水平。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大作家雨果所写的一篇小说,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叙述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
学生情况: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分析小说的人物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抓住文中的语言描写的语句和重点词语,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准确概括出“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品质。尤其是对文中难点语句的理解,学生阅读时会存在分歧,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和整体把握。
教学方式:圈点批注,研讨、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
技术准备:学生圈点批注预习;老师熟悉电子白板圈点批注操作软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 知识与能力:
品读课文,理解船长形象的感人之处。
2、 过程与方法:
圈点批注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问题框架(可选项)
1、海难是怎样发生的,海难发生“哈尔威”船长有没有责任?
2、“哈尔威”船长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教师导语:同学们,人的一生之中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呢?可是,当灾难降临时,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而舍弃生命,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人,“诺曼底”号的船长哈尔威就是这样的人。今天,我们就学习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