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约5210字。
《相信未来》教案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相信未来》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向青春举杯”中“吟诵青春”的第二篇,青春孕育着希望,不仅有诗和远方、有色彩斑斓的梦想,也有挫折和彷徨。怎样对待青春中的苦难呢?食指在《相信未来》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坚定的相信未来,未来对于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二、 学情分析
《相信未来》是一首现代诗,浅白的文字、整齐的句式、反复手法的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的对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有明确的把握。另一方面,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比较特殊,而且年代久远不容易被学生很好的把握,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相对欠缺,对于意象的理解往往不够透彻,对于诗歌的鉴赏往往停留在表面,这需要教师在朗读、感悟、理解、鉴赏的过程中多加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2. 鉴赏诗中的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始终不渝的相信未来的乐观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始终不渝的相信未来的乐观精神
五、 教学思路
从对待青春中挫折的态度入手——读(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品析诗中的意象)——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相信未来的信念,进而教导学生怎样对待困难)
作者为什么反复不断的强调相信未来呢?(现实的困境:个人困境+民族困境)——是怎样表达要坚定地相信未来的?——为什么要坚定的相信未来呢?
六、 教学策略
朗读、问题探究的方式相结合。
七、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青春中不仅有诗和远方、有色彩斑斓的梦想,还有困苦和迷茫。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挫折和困难呢?是屈从还是抗争,这是个问题。食指在《相信未来》这首诗中发表了他的看法。
二、 细读文本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获得整体感知,思考问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的主题是在相信未来。为什么作者生活在当下却不断的呼喊相信未来呢?
因为现实黑暗、人受到压抑,对现实失望之极无奈中把希望寄托于现实。(补充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特征,感知当时社会的残酷,走进诗人内心世界,心与心相遇之后再回到文本,才能获得情感到灵魂的震撼和提升:这首诗创作于1968年,正是文化大革命从开始走向深化的年代,在那个疯狂动荡、人性泯灭的时代,狂热、血腥、暴力、贫困、迷惘、绝望充斥着整个中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