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50个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层层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
2、区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认识本文的论证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学生懂得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筛选信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层层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重点)
2、区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认识本文的论证方法(难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题导读式、对话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还记得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的一部小品《卖车》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赵本山:“错。媳妇答。”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生(齐声):没答错。)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生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生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生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同一问题在不同的思维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汲取(jí) 渊博yuān bó
根深蒂固(dì):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锲而不舍(qiè) :雕刻一样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能代表作者看法的语句。(学生默读)
3、说说作者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明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