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10个字。
20.俗世奇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创意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2.揣摩语言,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流程:
一、奇人导入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
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搜集到的几张民间艺人的故事说一说绝活图片。
现在,我们一起走入冯冀才的《俗世奇人》,来见识几位俗世奇人,他们分别是谁呢?(板书课题)
二、奇人之“奇”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三位奇人,奇在何处?
(一)品泥人张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泥人张之“奇”,就奇在这捏泥人的手艺上。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板书:[奇: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二)品杨七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杨七之“奇”,就奇在做茶汤的手艺上。
这手艺与别家的有何不同呢?
(1)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这样香味就一直香到碗底。
(2)先把芝麻炒得焦黄不糊,然后用擀面杖压碎,压碎的芝麻粒还得粗细正好。这样的茶汤喝起来不仅香,还不用费嚼。
(三)品杨巴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杨巴之“奇”,就奇在这张好嘴上。
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分组深入探究: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