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36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8月号第13辑
  整理 fcs2002
  1. 高龄津贴发放标准地区悬殊不宜太大
  2. 构建创新的世界经济是当务之急
  3. 央地财政权责划分改革的“加”与“减”
  4. 公关不是堵住媒体的嘴
  5. 少女因诈骗电话死亡,谁该负责
  6. 刘伶利事件背后的暗点该见光了
  7. 审视“乡约罚单”背后的治理课题
  8.记住“猛虎伤人”的安全教训
  9. 信访督查,对敷衍塞责说“不”
  10. 看待搜题APP需要恰当的工具理性
  11. 关注徐玉玉案,反思个人信息保护
  12. 一条生命唤醒的罪恶感
  13. 国企员工持股,释放改革活力
  14. “禁骑令”折射高校管理成色
  15. 女教师患癌遭开除:情理须有安身处
  16.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17. 改善政府网站要注入新理念
  18. 从更高层次规范城管执法
  19. “曝光”背后是赚取私利
  20. 抓住“牛鼻子”既利稳增长又利强动能
  21. 中国故事需要立体讲述
  22. 扶贫要解决好“人的短缺”
  23. 激活实体经济这池春水
  1. 高龄津贴发放标准地区悬殊不宜太大
  2016-08-25 16:2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 清
  8月23日,民政部官网通报了全国省级层面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的情况,其中,26个省(区、市)出台了高龄津贴补贴政策。通报显示,这26个省份中,大多数省份对80岁以上的本市户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或营养费。
  对一定年龄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或营养费,无疑是各地政府推出的一项民心之举。先贤孟子就曾经提出,要让“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老年人不能继续工作获得收入,却因为身体原因需要更多的照顾,给他们发放高龄津贴或营养费,既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减轻他们家人的经济负担,更能体现尊老的传统美德和执政善意。
  然而,从民政部通报的具体情况来看,各地的高龄津贴发放标准悬殊较大,不能不说是值得重视的现象。比如,浙江省规定对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的同时,每月给予不低于30元的高龄补贴。而江苏省则规定向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统一为300元/月。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浙江省与江苏省,高龄津贴标准相差竟高达10倍。
  不同省份的高龄津贴标准不一,甚至有较大悬殊,是有原因的。首先,中央层面并未要求各地执行统一标准,按民政部的要求,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政策。众所周知,不同省份的地方财力是不一样的。一些经济水平一般的省份,高龄津贴只有几十元一个月。而一些经济水平较好的省份,有能力给几百元一月的高龄津贴。另外,像浙江那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出台政策较早,高龄津贴标准没有随着形势调整,造成了今天还在执行多年前的低标准。
  各地高龄津贴标准不同可以理解,但标准不宜相差太过悬殊。毕竟,高龄津贴不是为了显示政绩的,是要真正发挥作用的,而各地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均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差异并没那么大。一些省份的高龄津贴标准,只有江苏、天津等地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会给民众带来不好的心理影响,容易让他们对当地政府的工作产生质疑和误解。事实上,像新农保就有全国统一的最低标准,公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就要高得多。
  当然,各省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高龄津贴标准未必要完全相同。但至少,给老人的高龄津贴,需要大致符合实际。而且,相关标准需要根据物价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否则,发放标准太低、公众不满的高龄津贴,还不如不发。就像浙江省对年满80周岁的老人每月给予最低30元的友质疑“30元能干什么”。虽然浙江的老人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收入,但30元的高龄补贴显然让人比较尴尬。
  需要说的是,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地方财力紧张,可能连给高龄老人每月发几十元的高龄津贴都勉为其难。在多数省份已经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民政部又有要求的压力下,这些地方的高龄津贴制度迟迟未能推出,或者设置更高的年龄门槛、更低的金额标准,即使推出了高龄津贴制度也“不好看”,让公众有所非议,也让政府形象受到一定影响。对这些地区,国家不妨进行一定扶助,通过转移支付建立起较为合理的老年人补贴制度,而不是只简单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加快工作进度”。(李 清)
  2. 构建创新的世界经济是当务之急
  2016-08-25 16: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常 亮
  9月初,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开启“杭州时间”,世界聚焦中国。作为今年G20主席国,中国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峰会主题,紧扣世界经济最紧迫的挑战,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探寻新方案。
  G20成员经济规模占全球总量的85%,担负着挖掘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重任。面对世界经济目前的困境,中国把“创新”置于突出位置。这不仅与中国自身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也有望推动世界经济开创新局面。
  把“创新”置于C20杭州峰会主题首位,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意义。从目前看,世界经济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来,而又新添了风险因素,或者说新一轮危机又在孕育。比如,英国脱欧的冲击,加拿大温哥华房地产雪崩风险或将蔓延等等,都存在着酿成危机的隐患和风险。
  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国家和地方仍没有吸取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仍在采用导致金融危机的手段来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低迷。常见的手段是大投资、货币信贷大投放,在虚拟经济领域炒作牟利,放任金融投机,放任容易泛起泡沫的房地产疯狂发展。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最大的反思是,应该把经济增长转到创新驱动上,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大的、根本性的动力。创新对经济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提高单位生产力的效率,创新出一个新工具新设备、新的电子消费品,它提高的是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能源的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