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6900字。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考试(第一、二、五单元测试),原创,包括试题、答卷、答案,难度中等,格式规范,已在本校期中测验中实际操作过,反响较好。
湖州埭溪中学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卷 出题人:小庄 2005年10月
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卷上无效。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夜雪初霁(jì) 羽扇纶(guān)巾 百舸(kě)争流 铁骑(jì)
B、豆蔻(kòu)词工 舞榭(xiè)歌台 将(qiāng)子无怒 发酵(jiào)
C、茕茕孑(jiě)立 载(zǎi)笑载言 潜(qiǎn)移默化 否(pǐ)泰
D、淇水汤汤(shāng) 挥斥方遒(qiú) 静女其娈(luán) 羁(jī)鸟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孤苦伶仃 日簿西山 惮精竭虑 性情耿介
B、陈词滥调 低眉信手 气息奄奄 和颜悦色
C、忧愁暗恨 世外桃园 暮然回首 博闻强识
D、不擅辞令 人才荟粹 正襟危坐 杯盘狼籍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腾王阁的第五层,据说是登临_______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_______天光水色 ,一碧万顷,心中天地也_______宽广起来。假如正值夕阳辉映,也许真要进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__________了。
A、鸟瞰 竟然 顿时 境界 B、 远眺 果然 顿时 境界
C、鸟瞰 果然 立刻 意境 D、 远眺 竟然 立刻 意境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退休以后,他听从了老伴的建议,严守起居时间,坚持着夙兴夜寐,生活很有规律。
B、一个月后,她的病竟然逐渐好了起来,于是,她到处宣讲着自己视死如归的经历。
C、台上大讲清政廉洁,台下大搞贪污腐化,这种二三其德的做法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
D、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地感受遥远的馨香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如何迅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一个中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B、本届大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为主,其他行业也有,但不多。
C、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来自埃及和东方。
D、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6、下列各组中停顿有误的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C、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D、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