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本系列资源是我站特约会员历时三月精心编写的精品资源,根据上传者要求,需要您用我站的精品币才能下载。本站对此系列资源拥有所有版权,下载资源只供本人教学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作商业用途,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共24个经典专题。115套绝对中考真题全部选入,试题、答案均为纯word版,无扫描部分。试题按照省市音序排列,易于查找,不重复,无遗漏;内容最新最全最精,分类严格合理,答案解析详尽,排版精美,下载打印即可使用,绝对是超越网络上所有同类资源的超一流精品资源。

约49500字。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盗可除乎           (          )
  ②衣食不足           (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          )
  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⑵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1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7.(3分)①除:清除(消灭) ②足:足够  ③箧:箱子。
  8.(3分)C(A项“有时”;B项“如(有)”;D项“或人”。C项意为“有人”)
  9.(6分)
  ⑴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⑵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 为盗贼(强盗)啊。
  10.(3分)①衣食不足   ②政赋不均  ③教化不修
  【参考译文】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那人又说:“请问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偷盗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
  【广东省】二、(二)(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答案】9.(3分)C
  10.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3分)
  11.(3分)⑴勤奋好学;⑵注重实地考察;⑶治学严谨;⑷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來,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
  【广西崇左市】三、(三)古文阅读(4分)
  桑干枝水又①东流,长津委②水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③水,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④水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⑤水,潜跃其下。俯仰⑥水池潭,意深鱼鸟⑦水,所寡惟良木⑧水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