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9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包括“理解”“分析综合”两个层级,共有6条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单独命题考查,其他考点往往综合考查。
【解题指导】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重要概念”指准确理解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概念一般用词语表达,所以实质还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考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2014高考新课标卷Ⅰ)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也就是对“悲剧”这一概念含义的理解。做时按下列步骤:(1)根据题干“原文所论悲剧”锁定与之相关的区域;(2)认真核对原文,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3)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通过分析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B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答案】B
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 “不正确”选项 ,有的是选出“最恰当”。
2、比照分析。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3、排查确认。将选项与原文的句子作比较,排除干扰,对答案作最后的确认。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