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9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第五课《离骚》教学设计
海南省文昌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并背诵诗中的关键语句。
2.了解运用比兴手法等创作上的特点,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吟诵,注意节拍、重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体会诗歌中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法运用
探究式与讲解式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走近文本
1.导语设计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播放吃粽子、赛龙舟画面)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资料积累
(1)走近作者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