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6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10月号第9辑
整理 fcs2002
1. 编纂民法典当扎根中国土壤(新论)
2. 从迟来的三星“召回”反思消费维权
3. 携手丝路建设 聚力金砖合作
4. 三星 你的服务还没有一星!
5. 小区公共事务决策 电子化应是大趋势
6. 国际学校不能想教啥教啥
7. 抓住老年金融的“蓝海”
8. 公众号刷量 让处罚不再尴尬
9. 应以查酒驾的力度抓“开车玩手机”
10. 网络刷单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11.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魂”所在
12. 企业降杠杆少不了兼并重组之力
13. 老虎伤人事件,如果打官司会怎样
14. 放弃婚姻法义务就别奢求权利
15. 缺陷产品召回不能适用双重标准
16. 收买儿童获刑具有样本意义
17. 名校复办初中不是治本之策
18. 为什么家长热衷“小别离”?
19. 名校复办初中应当慎之又慎
20. 禁烟教育宜早不宜迟
21. “小圈子”何以禁而不绝
22. 执行法官要 “三慎”“三省”
23. 树立法治信仰 推进民族团结
24. 以产业转移增速促进精准扶贫增效
1. 编纂民法典当扎根中国土壤(新论)
2016-10-14 08:48 来源:人民日报
对于民法典来说,和信仰、习俗、共同意识这些民族的“精气神”互通共联,需要从中国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
作者:叶竹盛
随着立法进程的加快,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已驶入快车道。日前召开的民法总则草案座谈会指出,让民法典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体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作为对已有民事法律的萃取、整合与适度更新,民法典在立法技术和理念上都应服从当下立法阶段的新要求,扎根中国土壤便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民法典扎根中国土壤,首要涵义是让民法典切实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民法典是成文法国家中私法的基石,各国民法典之间虽然有相互借鉴,但世界上并不存在两部完全一样的民法典。国外民法典有的条款,中国民法典不一定要有;国外民法典没有的规定,中国民法典也不必裹足不前。判断标准就在于,这样的规定是否对接中国社会与经济生活的真实需求。事实上,中国现有的民事法律中,很多都是基于中国自身实践的产物,例如关于三资企业的法律,对于宅基地的规定等等,对应的是中国特有的经济与所有权体制。中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诸如结婚购房问题的周详规定,回应的也是中国社会中的特有现象。
法学家认为,法律是一个民族“内在地、默默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它深深扎根于这个民族的历史之中,而且其真正源泉乃是普遍的信念、习俗和共同意识。对于民法典来说,和信仰、习俗、共同意识这些民族的“精气神”互通共联,需要从中国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民事法律体现的是人们安排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智慧,一些传统规范中恰恰蕴含着这些智慧。比如,今年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本特•霍尔姆斯特伦教授,就曾以中国传统上远早于股票和交易市场的典当行为例,分析典当如何巧妙地降低交易成本,加强资金流动性。典权也正是中国民法独有的特色性规定,但目前的法律地位有些尴尬,若能在新民法典中给予恰当安置,不失为一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民法养分的美事。电商、大众创业、新媒体等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积累的实践智慧,同样也能成为中国民法典的现实之源。
民法典扎根中国土壤,意味着中国民法典应指引和规范中国实践。编纂民法典在许多国家都是立法的大成之作,集多方力量,经年累月方有所成。编纂中国民法典,固然离不开一般性民法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外国民法制度、实践和理念的借鉴,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应避免过度理论化的倾向。一些学者纠结于构建“完美”的民法体系,固执地要将民法典打造成一个体系完美的理论作品,而缺少了现实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中国民法典应着眼中国,而不是一味着眼于理论和体系化。
当然,民法典扎根于中国土壤的过程,除了需要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努力以外,还需要司法过程中的参与者们共同努力,促成民法典在实践中不断生长,真正扎根中国社会与时代的土壤。法律是动态生长的过程,并非立法完成了,法律也就固定下来了,而是在司法过程中与新观念、新活动、新理论等相结合,不断发展出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执掌法度的法官们能够洞悉中国社会的传统与智慧、时代与发展,在个案中娴熟而睿智地运用民法典,并反过来哺育民法典的成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民法典身上打上深刻而鲜明的中国烙印。(叶竹盛)
2. 从迟来的三星“召回”反思消费维权
2016-10-14 09:5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张东锋
在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约谈和启动缺陷调查的情况下,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终于向其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6年10月11日起,召回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全部Note7数字移动电话机,共计190984台。尽管中国有句俗语叫“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但从网络上持续发酵的舆论来看,姗姗来迟的“召回”显然在不断消耗着消费者对三星的好感,而随之触发的连串追问,仍亟待相关方面给出进一步解答。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眼下将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顺利地“被召回”。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消费者可联系原销售商进行退货、换货等相关事宜,因配合本次召回所产生的产品邮递费用由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承担。不过,这只是监管方惯例式的提醒,仔细阅读三星官网10月11日的“最新声明”,很多操作上的细节仍有待进一步厘定,比如是否需要凭发票,如果“召回”中出现类似国外那种快递公司不接收个人消费者邮寄时该如何解决,等等。所有这些操作性的细节,将检验三星是否真正尊重中国消费者,以及是否切实履行其所谓“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的承诺。这并非苛求,央视财经频道10月12日播出的《消费主张》提到,当天上午部分商家仍在销售Note7,而面对记者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