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经13320字。
2005年安徽省初中升学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评析与评价报告(非课改实验区)
宣城市语文学科评价组    
执笔:杨和平  潘高峰
内容提纲:
一、试卷评析
(一)语言材料的选择:联系生活,思考人生,倡导科学精神
(二)继承与创新:试卷结构等基本未变,开放性试题大幅增加
(三)作文题:突现人文和创新的精神,忽略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四)试题立意:基于素养,着眼能力,体现新课改精神
二、试卷抽样分析 
(一)数据分析
(二)典型错误分析
三、相关建议  
(一)修改考纲建议
(二)命题建议
(三)制定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建议
(四)教学建议

今年我市继续推行“两考合一”的做法,共有*名考生参加了安徽省初中升学语文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使我市今年的中考人数达历史之最,参考率创历史新高。全市中考语文平均成绩(非课改实验区,以下同)为*分,最高分为*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标准差为*,区分度为*,试卷总体难度 于2004年为*,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卷评析
(一)语言材料的选择:联系生活,思考人生,倡导科学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即生活(现实的与精神的生活),即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离开生活,离开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2005年安徽省中考试卷的选材,非常注重这种导向。选择题第1题的语言材料均选自最新的报纸,并且注明出处,对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多读报纸大有帮助。两个现代文阅读材料,一个写“艺术生活”,一个写“科技生活”,具有代表性,第五题要求学生讲一个故事等,均有利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语言材料。选择题的第3题,现代文阅读的第一个材料《百合献谁》,文言文阅读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21题的两个阅读材料以及设计的练习,作文题的材料,古诗文填空的绝大部分材料,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某种思考,例如,《百合献谁》提出“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终生敬业的普通人”,《送东阳马生序》告诉我们“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傅雷给傅聪的信》(节选)启示我们思考“生活的小节与做人的作风”等等。选择题的第2题,现代文阅读的第二个材料《南极无雪地区》,均是有关科技的说明性材料,这些材料在探讨科学问题的同时,更倡导了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综观整份试卷,语言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表达对人生的积极思考。这类材料从数量上看,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二)继承与创新:试卷结构等基本未变,开放性试题大幅增加
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出发,试卷结构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改革则应逐步推行。我省今年中考试卷相对于04年而言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试卷均由Ⅰ、Ⅱ两卷构成,总共五个大题,选择题总共10分,其它各题的分值均未发生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开放性试题大幅度增加,04年试题除作文外只有第13题比较开放(其实答案也比较客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