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w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p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P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1
教学难点
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 w
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 d
教学方法 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H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饭局”导入,穿插图片。\"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 \"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u
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 N
二、作者简介 w
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L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x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