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41张。有教学设计,约6480个字。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判断季节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师: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1.体会并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抽象、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的写法;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要点,从而明确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相关的知识;
  3.激发学生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重点:学习本文优美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难点:正确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二、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生字词:由学生标出,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书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