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致女儿的信》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心声》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9课《故乡》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9课《范进中举》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3课《隆中对》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词五首》精品教案.doc
  5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敬业乐业”、“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4.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5.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6.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讲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启迪的不仅是当时的古希腊人,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态度”是一切事物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让我们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对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并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整体感知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属于什么文体?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3.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1.这是一篇演说词,属于议论文。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3.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课文精读
  1.学生自读课文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古籍中的语句的原意混同,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写法及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演讲词的现场感、交流感的特点。
  4.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5.品味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歌颂和景仰。
  6.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学生对课文涉及的时代和思想背景较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多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应怎样理解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这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25 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词的好词佳句、抒情言志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3.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4.利用想象、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词的能力。
  5.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先人创作了无数篇至今仍为世人赞叹的名篇佳作,也创造了各种便于表志抒情的文体,词,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一单元选编了五首词作,让我们从此刻开始领略它们独特的魅力吧。
  二、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1.温庭筠(约812~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他是晚唐有名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他又是大力作词的人,作的词也比较多,有《金奁集》等。词人有专集自他而始。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花间派词人把他列为唐代词的第一人。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他的诗文能反映人民的疾苦,风格豪放。《岳阳楼记》《江上渔者》《渔家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