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8张,教案约8290字。
第2课 汉字王国中的“人”
● 教学目标
1. 从汉字的字形上追根溯源,了解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2. 领略中国汉字的美丽且充满神秘的感觉。
3. 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字义的特点。
● 重点、难点
重点:
1. 体会中国汉字早期的形态特点。
2. 欣赏此文图文并茂的写法。
难点:借助汉字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 设计思想
《汉字王国中的“人”》是一篇介绍汉字的科普知识的小品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主要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中国汉字的知识,以便从汉字的字形上去追根溯源,了解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汉字》专题,初步了解了古老的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方法,欣赏到了汉字的一些魅力。本文则更深入地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通过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汉字王国中的“人”》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朗读、赏析、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对汉字知识的了解,进而增加对中华博大精神的语言文化的把握。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作者:
林西莉,瑞典人,生于1932年。 林西莉的瑞典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现在是教授、作家和摄影家。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代表作有《汉字王国》和《古琴》。《汉字王国》获得1989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古琴》获得2006年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2006年,《汉字王国》引进台湾市场,被评为年度最佳图书。今年4月,《古琴》中译本先于内地引进台湾,连续两个月占领畅销排行榜榜首。台湾的媒体评论:林西莉的书“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
她为了写《汉字王国》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亲自到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我见了很多考古学、建筑学、语言学、植物学等的专家,他们都对我非常好。我一个人去了,说我能看看吗?他们都很友好地让我进到考古现场,给我看他们的研究成果,讲解我不明白的东西。”于是,每年定期到中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几个大考古现场看看,就成了林西莉生活的一部分。直到《汉字王国》完成了20年的今天,仍是如此,“因为我的兴趣就是跟汉字有关的地方,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但凡在一个地方发现一种工具或文物器具与某个字字形有关,她便会兴奋得不得了:“汉字太多了,我还有很多新的东西值得学习。”
2. 《汉字王国》:
《汉字王国中的“人”》选自《汉字王国》一书。《汉字王国》全名叫《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书里收录了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从字形上追根溯源,讲述的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原来传递着这么多的故事。 汉字,美丽且充满神秘感,它们为什是这个样子?《汉字王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本书初版于1989年,至今已被翻译成七八种语言,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3.有关汉字语言的名句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钱伟长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英国诗人 本•琼森
不能用温和语言征服的人,用严肃的语言更不能征服。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因为有言语,你胜于野兽,若是语无伦次,野兽就胜于你。 ——波斯诗人 萨迪
语言是一个民族神经贯穿世世代代,将他们联结成为一个共同的、持久的和进步的实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