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0张,教案约6350字。

  第二课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 教学目标 
  1. 了解东方科学对于西方科学的意义。
  2. 认识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学习并会运用本文的论证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
  3. 学习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正确对待不同科学文明的态度。
  ● 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为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2. 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难点:学习能够客观地对待不同科学。
  ● 设计思想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加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更新内容,以适应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切实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能学以致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能力素质,促进人的发展。语文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不同国家、民族的起源、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多元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各种文明也在加速碰撞,既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共享,也突显了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本文追根溯源,阐明了西方科学从东方科学中得益的观点,探讨了西方科学的作风,批评了错误的认识。传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应该承认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要以平等的态度和积极地开展文明对话,减少偏见和敌意,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要学生借鉴前贤的远见卓识,学习前贤的辩证思维,切实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见识不盲从的独立的人。养成学生的判断力,让他们知道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美国科学家乔治•萨顿在阐释东西方科学问题时说:
  “我认为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史和现代科学史应该是具有同等价值的。如果挑出一个历史时期作为最好的时期,我认为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不是最近的阶段,而是最早的发展。还有什么事情能比一个良好的开端更为重要呢?
  科学的黎明是历时几万年的全部进化过程准备起来的。在纪元前三千年的开端,这个过程至少在两个国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已经完成,在另外两个国家印度和中国也可能已经完成。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的文化,包括书写的使用,那时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并且积累了许多数学、天文学、医学的知识。那么,看来可以证明文明始自东方。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这句格言包含了许多真理。
  直截了当地说,我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东方人民对于我们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我们文明概念的核心是科学也是一样。毫无疑问,光明从东方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