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0张,教案约2810字。
季氏将伐颛臾
●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2. 学习引用名言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
3. 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 “无乃……与”和 “何(以)……为”。
● 重点、难点
重点:
1.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的特点掌握。
2. 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难点:对孔子强调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的理解。
● 设计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是一篇经典的教材,见于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的“经世济民”模块,标示为研习的课文。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论语》中的文字,对孔子的生平及其“仁政”的思想有了一些了解。高一阶段又已经学习过近十篇文言文,初步把握了文言文的词法、句式的特点。积累了比较多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反馈、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对文本的研习。孔子以师德、人德、政德服人,我们要从此文深深地感受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善良、正直,爱国爱民。
● 教学资源
1.背景介绍
春秋时鲁国有一著名的历史事件,称为“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三桓”。三桓者: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据历史记载,孔子所在的鲁国,在不到30年内,曾发生两次卿大夫瓜分宗室的重大事件。第一次将鲁国一分为三,各得其一;第二次是一分为四,季孙氏得两份,其他各得一份。这篇文章所说的季氏,即指季孙氏。当时季孙氏力量强大,长期把持着鲁国的朝政。他一方面大肆搜刮老百姓,一方面自己组织军队向外扩张。季孙氏的后裔在费(距今山东费县城80里,现称颛臾村)那个地方,西北有个小国叫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小附属国。季孙氏把持着鲁国朝政,他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把颛臾吞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就发生了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因季氏将攻伐颛臾,冉有、季路就是为这件事来见孔子的。
2.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