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60字。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孝子墓中学 2004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也便于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领会诗的内涵;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了解象征的含义及在本诗中的运用,理解并初步掌握诗歌的创作方法;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并能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设计:
1.布置学生搜集1938年前后祖国状况的资料,做好记录。
2.展开朗读竞赛,训练朗读能力,朗读教学贯穿课堂。
3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4.对比不同社会背景谈感想,并以诗的形式抒写自己的感想。
教学准备:
配乐磁带、写有思考讨论题的小黑板、标有整首诗停顿和重音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间作一下交流、补充。
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结果,并说出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以上情况的。(书刊、影视、询问、调查等。并适时播放日军侵华录象资料,学生发言作为解说。)
3.教师评价导入,指明《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完成的。
二、反复阅读文本,读出诗歌感悟、情感及主题。
1.学生自读一遍,整体感悟。
2.指名读,要求读出诗歌感悟。
学生评价:你认为他这样读可以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引导学生读诗注意停顿、重音及语调,用声音更好的表达自己对诗的感悟。)
3.出示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4.以对抗赛的形式男女生分别齐读。(也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5.再自读一遍,细心体会,感悟诗歌主题。
三、解读文本,了解象征的含义及在本诗中的具体运用。
1.问题铺垫,如果你是诗歌中的那只“鸟”,你希望自己是只什么“鸟”?
(歌声婉转的百灵,啼血的杜鹃,填海的精卫,象征和平的白鸽……)

深入个人对主题的理解,并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切入点,由“白鸽”再创象征情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