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00字。
《登高》教学实录
汕头教育学院科研处   许序修
    上课班级:汕头市林百欣中学初一(2)班
    师: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要认真思考,听出这个故事渲染的是怎样一种情境,并希望大家把故事的中心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记录下来。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烈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他疾病缠身,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右臂偏枯耳半聋”了。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师深情地朗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绪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第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幻灯同时映出诗句和作者,让学生自由朗诵)
    师:这情境是——
    生:是凄楚、悲伤的情境。
    生:是悲凉、忧伤的情境。
    生:是凄楚、孤独的情境。
    生:是悲凉、孤单的情境。
    师:都说得很对。那么,要读懂这首诗,最好从哪方面人手?
    生:从情境人手。因为诗中人物悲凉、孤独的感觉是通过情境来表现的。
    生:应该从人物人手。因为诗中悲凉、孤独的情境是通过诗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的。
    师: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都肯定了生:情境与人物是交融在一起的。
生:情境与人物是统一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