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50字。
《孔 乙 已》学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蒋晓丽

[学习重点]
    1、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冷酷;
2、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
3、人物形象刻画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主学习]
1、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和其他人物是什么关系?结局如何?
2、小说写了主要人物哪些事情?请作简要概括。
3、这些故事情节是通过什么贯穿起来的?
[要点精析]
1、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试举例说明。
课文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人”;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如“青白脸色,……花白胡子”,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提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性格特点,如“穿的虽然是长衫,……没有洗”;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提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征,如文中多次描写他满“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地。
2、对比,是鲁迅先生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请举出这篇小说中的三组对比,并简要说说每一组对比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1)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2)小说通过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与获胜者的对比描写,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3)小说通过邻舍孩子与大人对待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提示了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而变得冷漠。
3、这篇小说是一出悲剧,为什么反复写“笑声”?
“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手段。“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苟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对各种人物的笑,描写得越是生动,越是具体,我们就越是感到悲凉。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4、你是怎样理解“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这句话的?
这一句概括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5、小说四项重复“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话,有何用意?
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的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课程资源]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0年代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代表作《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的杰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