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40字)
《长亭送别》教学实录  

执教者:石 泉 课型设计:活动教学。课堂表演,现场采访。
 师:郭沫若说:“《西厢记》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不同的时代,读者的心中有不同的崔莺莺形象。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学生是如何理解崔莺莺的形象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欣赏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长亭送别》。 两组学生分别课堂表演。台上同学绘声绘色,表演得栩栩如生,台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不时响起一片掌声。(学生改写的剧本附后) (现场采访) 
师: 你们喜欢哪一场? 
生1:我都喜欢!风格不一样。 
生2:我更喜欢第一场,因为崔莺莺的形象跟我读了原文后理解的形象很接近。 
师: 你是说第一场更尊重原作。
生2: 嗯,是的。 
师: 很好!尊重原作,这是改写的原则。“长亭送别”这折戏,戏剧的矛盾冲突集中在老夫人、张生、崔莺莺对待科举功名的态度上。现在,我们请表演者谈谈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
师: 徐维,你刚才扮演老夫人。你认为同学改写的剧本中的老夫人形象与原作是否有出入? 
生3(徐维):原文写老夫人的篇幅不多。只有这么几句:(翻书) “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改编的台词跟原文差不多,但多了些舞台说明,如:“(傲慢地)张生,我既将小女许配给你,你此番进京赶考,就该风风光光地做个状元回来,否则便是辱没了崔家的名望。”张生发誓定当高中时,老夫人“(尖酸地说)但愿如此。”
 师: 我看你刚才的表演赢得了同学的掌声,你想表现老夫人的什么性格?老夫人对待科举是什么态度? 
生3(徐维):崔夫人重视科举,她不是考虑女儿的幸福,而是考虑到“不要辱没了俺孩儿”,我在表演的时候想尽量体现出来,显出一点威严。
 师: 理解得很好。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欧洲封建阶级中的婚姻关系时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