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12530字。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是(3分)
  A.央浼(měi)投奔(bēn)滑稽(jī)祈(qí)祷
  B.洞穴(xué)泅(qiú)水箭镞(zú)蕴藉(jiè)
  C.征戍(shù)寒砧(zhēn)精髓(suí)颦蹙(cù)
  D.毗(pī)邻戗(qiàng)兽迄(qì)今黏菌(jǔn)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是(3分)
  A.仓廒搠倒封妻荫子唉声叹气
  B.垂涎俗滥锱珠必较嘉树清圆
  C.蛾眉精捍既景生情凌风出尘
  D.修葺穹窿旁稽博采富丽堂璜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2)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3)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
  A.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C.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D.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把“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B.从长期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逐渐腐化,而且缺乏变化。
  C.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自然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义的研究。
  D.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3分)
  A.遂见用于小邑见:表示被动。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为什么。
  B.识盈虚之有数数:定数。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言:一句话。
  C.我决起而飞决:决定。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匹:和……相比。
  D.逮奉圣朝逮:及,到。且臣少仕伪朝少:时间短。
  6.下列各项中,两句句式一致的是(3分)
  A.复驾言兮焉求既自以心为形役
  B.农人告余以春及童子何知
  C.宾主尽东南之美纤歌凝而白云遏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时至晚清,受西方传入的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等的影响,新派文艺批评家们崛起,“评点”的地位不再突出,用论文的形式来评论文艺作品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是个中代表。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就好比在《红楼梦》的评论史上王国维和脂砚斋无法互相取代一样。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历史总是呈螺旋式上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文艺的互动性,使文艺作品在线观看和即时评论成为可能。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