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90个字。

  成都市育仁实验学校2016年秋期九(一)班12月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将答题卷收回。
  3.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卷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卷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模样(mú)    脂肪(zhī)   自诩(xǔ)   言简意赅(ɡāi)
  B.字帖(tiè)   机械(xiè)   庇护(bì)   杞人忧天(jǐ)
  C.脑髓(suǐ)   倾斜(qīnɡ)  提防(dī)   功亏一篑(kuì)
  D.翘首(qiáo)  巢穴(xué)   贮藏(zhù)  追本溯源(sù)
  答案B  jǐ——qǐ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蜂围蝶阵锋芒毕露烽火连天峰拥而上B、付之一炬随声附和付予使命郑重吩咐C、鹤立鸡群豁然开朗祸国殃民磨刀霍霍D、值得信赖山肴野簌万籁俱寂饲养水獭
  答案C    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A、峰--蜂;B、付--赋;D、簌--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东真是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D.“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 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答案C  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分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D.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公布,将助推南分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
  答案B   A不合逻辑顾此失彼CD搭配不当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鱼我所欲也
  【先秦】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答案(C )
  6.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朝而往,暮而归
  答案(B)(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B)孟子认为,不可以忍受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因为正义比性命重要。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