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70字。
引申型议论文写作指导
基本概念:
什么是引申性议论文?
引申性议论文是指从一事物出发,抓住一点,生发开去,引出议论,得出结论的议论文。前者只是个“由头”、“话题”,后者才是说理的中心。
引申性议论文,如果是直接命题,标题一般是个带有某种比喻、象征意义的句子或短语(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等);如果是提供材料作文,材料则通常是深含寓意的自然现象,或具体、个别的生活现象(如1981年高考题“毁树容易种树难”的文字材料、1983年高考题“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等)。由命题或提供的材料中引申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论点,是写好引申性议论文的关键。
立意指导:
1、理解题意,借题发挥
首先必须准确理解题目本身的意思。这是写好引申性议论文的基础工程。因为对命题(或提供的材料)的理解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立意质量的高低。《种花与种刺》,“花”艳丽可人,谁都愿意亲近,“刺”妨事扎人,惟恐避之不及。难怪人们总是乐于栽花不愿种刺。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把“种花”“种刺”引申为两种不同的待人态度,最终形成“讽刺生活中那种圆滑世故充任‘好好先生’的处世哲学”的立意。
2、生发联想,取类设喻
引申性议论文说理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由此及彼”。完成“此”与“彼”之间的跨越,必须凭借一定的中介,这就是联想。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由“毁树、种树”想到创业守成、育才毁才;由“达•芬奇画蛋”想到扎实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这一切正是联想的结果。联想无公式可依,但有规律可循。通常是,由自然事物想到社会现象,由物想到人,由小事想到大事,由近处想到远处,由个别想到一般……
3、恰当引申,多角发散
所谓引申,就是从原来的意思,经过联想生发推衍出新的意思。《流水的启示》,由流水联想到孔子的警言“逝者如斯”,引申出“时不我待,珍惜秒阴”的立意;联想到“流水不腐”的成语,引申出“革故鼎新,惩腐倡廉”的论点。引申必须恰当,这就要求引申出的事理与被引申的对象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内在的,相对显豁易于被读者认同的。这种联系,既可能是相近、相似,也可能是相对、相反。达•芬奇画蛋与一个人的习文、修身,与国家的四化建设,从形式上看毫不相干。然而,习文须苦练听说读写基本功,修身务必为小善去小恶,四化建设要教育优先发展,交通、能源先行。其中都牵涉到一个打好基础的问题,这一点上是相似的。孪生姐妹俩同游玫瑰园,见“花”者认定那是好地方,见“刺”者以为那是坏地方。引申出的观点是:析事论人,谈社会,看政党都应该全面辨证,抓住主流,认清本质。引申出的观点与材料中的人物行为在思想方法上是相对的。总之,有了“此”“彼”之间的内在联系,引申不牵强,不生硬,不游离,那才算得上是恰当的。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从一个命题出发,常常可以发现多个不同的引申角度和侧面。引申角度的多寡,与联想是否丰富有关,又取决于作者的认识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写作实践中,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方式,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和挖掘引申角度,这样,既有便于拓宽写作思路,又为下一步选取和最终确立深刻、新颖的最佳立意打下基础。
4、筛选定向,一锤定音
一个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引申出多种立意。但是,这些立意不可能同时成为一篇文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