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0字。
《静夜》教学设计
建德市寿昌初中 周陈莉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是诗人郭沫若的诗集《星空》中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想象。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花季时期,想象丰富,诗情最为勃发,对诗歌比较感兴趣,也已经初步接触了诗歌。但诗歌的美是含蓄的、朦胧的,学生不易把握。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诗歌要与写作背景相结合,并通过朗读训练,整体感受诗歌的美。
二、 教学目标
1. 自主合作探究,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
2. 训练朗读,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想象奇特的特点。
3. 体会诗人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以及隐隐流露的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 教学策略的设计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创设自由探究、平等讨论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注重在学生的表述中思维过程中,鼓励学生从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课件播放宇宙、星空的一些图片,引入新课:
师:广袤无垠的星空充满了神秘、浪漫的气息。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仰望夜空的习惯。恋人们喜欢在星空下散步,窃窃私语;快乐的人们喜欢在星空下点起篝火,载歌载舞;孤独者则在夜空下痛苦着、彷徨着、迷茫着……那么,我们伟大的诗人郭沫若先生又在星空下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静夜》,去品味诗人心中的滚滚思潮。
[意图]:引起学生对星空的无限遐想。
二、研读诗歌,品味语言,丰富想象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
阅读提示(幻灯出示):
①内容: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是围绕什么特点写的?
②语言:
A、音乐美:是否押韵?押哪些韵?
B、用词美:你认为诗中哪些词用的最美,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