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小题,约10500字。
商丘市一高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史官作为信史的记录者、编著者与守护者,其职守显得神圣而庄严;而《周易》则常被人们视为“卜筮之书”。在不少人眼中,作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有几分神秘,甚至有几分荒诞。然而,内涵、特点等方面似乎相去甚远的史官与《周易》之间,在先秦时期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先秦,史官所掌职责范围很广泛,主要有:记言记事、卜筮祭祀、掌天文历法、保管图书文献档案、草拟诏令等等。在先秦史官的这5种职责中,有3种与《周易》有着密切关联。
一是先秦史官保管图书文献档案的职责。二是先秦史官掌卜筮祭祀的职责。春秋时期,人们据《易》筮占吉凶,预测未来,或引《易》议事论物,评判是非,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史官是占卜祭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及记录者,推动了《周易》及《易》筮流行。三是先秦史官记事记言的职责。卜筮方式如果是用《周易》来预测的筮占,则史官所记就相当于《周易》的应用案例写实。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阅读先秦文献的记载,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易》筮占的准确而感到惊讶。如何来解释史官们所做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等。不少先哲认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其次,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从选择占卜结果来讲,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朝着符合自己意愿的方向去进行解释。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一部既简明又涉猎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学”著作的《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展进行准确预测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事历史、现状的观察和了解;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身的致命缺陷。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先秦史官精通《周易》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职掌《周易》为先秦史官熟知《周易》提供了客观条件,精通《周易》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B. 先秦时期《易》筮流行,史官掌有卜筮祭祀的职责,负有参与、记录占卜祭祀动的职责。
C. 史官是信史的记录者,负有记言记事的职责,经常要记录用《周易》占卜吉凶的应用案例。
D. 秦史官掌有保管图书文献档案的职责,而《周易》作为卜筮之书,属于史官的执掌范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以《易》占筮,未必准确,因为人事是千变万化的,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从根本上来说难以成功。
B.《周易》是一部简明的包罗万象的书,涉及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它的致命缺点是唯心以及神秘思想。
C. 以《易》占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史官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结果,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解释。
D.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其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十翼”等都体现了这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先秦史官精通《周易》,能够通过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进行卜筮,有时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令人惊讶。
B. 史官编纂信史,《周易》是卜筮之书,两者在内涵特点方面似乎相去甚远却联系紧密,史官职掌卜筮是联系两者的纽带。
C. 先秦史官与《周易》联系密切,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是准确解读《周易》的关键。
D. 先秦史官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周易》,他们是《周易》实用案例的记录者,也是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