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40字。
《醉翁亭记》集体备课
初三语文集体备课参加人:吴兵 马培刚 刘金姣   执笔 :王仁军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的特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领会本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朗读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设想]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吗?有谁知道它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中,这是欧阳修最著名的一篇散文,是他被贬为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写的。
二、 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时写的。
三、 朗读,感悟。
1、 学生试读
要求:学生在试读时,划出在即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林壑 伛偻 觥筹 山肴野蔌 晦明 水声潺潺
2、 听录音朗读
要求: 边听边体会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
4、教师进行诵读指导。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
叙述的句子——平缓;
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抒情的句自——注意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要读出这种情感来。
四、 初步感知
1、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清全文的思路。学生回答后,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这篇山水游记从“环滁皆山“的扫视开始,将读者的视线逐渐引向西南诸峰,推进到琅琊山,入山中溪泉旁,随峰回路转,又引人抬头看见泉上小亭,再从作亭者为谁,命名为谁的设问,推出主人公——号“醉翁的太守”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的感慨议论,趁势导向山中四时之景,以收转来写“醉翁”的酒宴和醉意,酒宴散后的情景,“醉翁”与人不同的心境,最后点明太守为“庐陵欧阳修”即作者本人。
五、 作业 :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
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与表意的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