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小题,约5880字。

  德惠三中2016-2017学年度
  上学期11月份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 基础与运用(25分)
  (甲)基础知识部分(15分)
  1.⑴.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麻痹bì    骨髓suǐ    一隅yú     祈qí祷
  B.懊ào悔    喧xuān闹   鸟喙huì   崇chóng拜
  C.田塍chéng  铁砧zhēn  石罅xià     蝉蜕tuì
  D.囝仔zǎi    澎湃pài   惩chěng罚  倜傥tǎng
  ⑵.请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3分)
  A.憧憬     桑葚     班蝥      人声鼎沸
  B.泼刺     矜持     溺爱      无动于衷
  C.诧异     喧闹     气魄      心有余悸
  D.绱鞋     珊瑚     鉴赏     人迹罕致
  ⑶.下列词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人声鼎沸             沸:开水
  B.心有余悸             悸:害怕
  C.大声疾呼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D.惊心动魄             魄:魂魄
  ⑷.下列作家作品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B.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C.都德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D.冰心原名谢婉莹 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⑸.下列有关对课文的理解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朝的一首民歌,塑造了一位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机智勇敢、淳朴勤劳的巾帼英雄形象。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表现出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入学读书的成长过程。第一部分写在“我的乐园”百草园中游戏  ; 第二部分写长大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作者抓住几个记忆犹新的侧面,写书塾的景物、饱学又和蔼的教师和孩子们寻找到的读书之外的乐趣,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C.余光中的《乡愁》抒发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
  D.《最后一课》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韩麦尔先生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乙)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
  2.我寄愁心与明月,             。                     
  3.               , 风雪夜归人。
  4. 温庭筠《望江南》直写心境,揭出题意,余味深长写出主人肝肠寸断,伤心至极
  的句子是:                   。
  5.《相见欢》 诗中仿佛是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的句子    是:                      。             
  6.《木兰诗 》中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   
  7.《论语》中谈论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8.“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伯牙善鼓琴》中最能体现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的句子是:               ,              。(只写一个)
  二. 阅读理解。(5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2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斯是陋室  (      )         ⑵ 惟吾德馨(        )
  ⑶谈笑有鸿儒(       )        ⑷ 案牍   (         )
  11、描写陋室爽心悦目的语句。(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