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10个字。
莫让“创新”蒙蔽双眼
武汉市第25中学 周燕
一、问题:
如何处理尊重文本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关系
二、问题解读
新课标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阅读便成了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口,各类“创新阅读”层出不穷。反对阅读的“标准答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领悟,与过去教师的“一言堂”相比,进步是毋庸质疑的,但是,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就变成了谬论。课堂上师生的阅读活动并不是一般的阅读欣赏,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活动。学生因其阅历、能力、知识等的限制,对文本的解读虽有创新的真知灼见,但也不乏牵强附会的误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使学生做出既符合文本又有创造性的解读。
首先,教师要有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对于创新教育,教师应该有大胆突破的勇气,但是也不能为创新而创新,片面的追求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缺乏客观、辨证的理解心态,缺乏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次,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识修养。对文本教师本身必须深入细致的研读,有了正确充分的理解,才能对学生错误的解读进行理性的判断、及时的纠正。再次,对于学生不同的理解,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质疑精神,同时也应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在对文本的探究、讨论、碰撞中激发新思维的产生,促进理解的深化。
三、叙事案例: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的课文《骆驼赋》中,作者用极深沉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名普通的驼工范介民为救助一匹走失的骆驼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接下来是同学们对范介民的评价。当几名同学纷纷站起来表示对范介民做法的认同和赞赏的时候,一个声音在教室响起:“老师,我觉得范介民这种做法不值得。”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班上一个最爱标新立异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