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90个字。

  五柳先生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4.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