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40个字。

  3.孩童之道
  一、关于作者
  泰戈尔
  1.生平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城的一个望族之家,主要靠家教和自学成才。他按照父兄的意愿于1878~1880年去英国学习法律,但他对法律并不感兴趣,因而他专心研究英国及西方文学和音乐。他从童年时代起就热衷于诗歌创作。1875年2月25日在《甘露市场报》上发表他写的小诗《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912年他的短诗集《吉檀迦利》英译本在英国出版,次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他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来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近千首歌曲。他的诗歌清新明快,富有哲理,开创了一代孟加拉诗歌的新风。因而他被誉为“诗圣”。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长篇小说《戈拉》《沉船》《小沙子》《家庭与世界》《纠缠》,中篇小说《四个人》《两姊妹》,短篇小说《莫哈玛娅》《一个女人的信》《活着还是死了》等等。泰戈尔是近现代印度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炽热的爱国激情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印度社会生活的画卷,开辟了印度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印度现代文学,甚至对整个东方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学辞典》)
  2.泰戈尔的创作及其影响
  泰戈尔是跨越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人类最杰出的文化巨人之一。他以其丰富而出色的文学创作为人类的精神宝库增添了骄人的财富。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影响是巨大的。需要指出的是泰戈尔的世界观比较复杂,基调近乎泛神论思想,主张宇宙万物同源一体——梵。他不仅相信梵我统一,人与自然统一,宇宙最根本的原则是和谐及协调,而且认为神与人相互依存,甚至写出了“神厌恶它们的天堂,羡慕人”,“神瞧着孩子们玩儿,把僧侣也忘掉了”等等诗句。泰戈尔对人性怀有无限信心。正是在此基础上,他接受了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自己也大力宣扬“爱”和“互信互助”。
  在艺术风格上,泰戈尔既继承了古代梵文文学和印度民歌的传统,又接受了西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他独特的形式、风格和魅力。
  关于诗歌,泰戈尔强调诗主要是给人以美感享受,他认为“了解诗的主要途径是去欣赏它”。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这里我们摘选几段有关专家的评价,作为我们解读本课的参照:
  在所有的古今外国作家中,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恐怕是最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一个作家。从“五四”运动后期起,我们就开始翻译他的作品。诗歌、戏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演讲、回忆录等等,都大量地翻译了过来。一直到解放后,这股劲头并没有减弱,出版了《泰戈尔作品集》10卷,
  3.孩童之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2)引领学生领悟诗作的思想内涵,学会品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按照听读、品读、美读三个环节进行,在朗读中理解诗中形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与童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准确把握诗作中孩子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母爱的伟大与孩子的纯真无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1:老师讲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互动式导入)
  大家还记得震惊世界的“9•11”大灾难吗?当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拨打了两个电话,分别给他的助手和律师,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大家想一想,这第三个电话是给谁的呢?(学生交流)
  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家想想: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学生交流)
  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设计2:(幻灯片——内容为泰戈尔的图片)
  师旁白: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就是泰戈尔,读他的诗会使你的心灵变得纯净,会让你的精神寻到一片休憩的家园。早在百年前,他就问道:“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作——《孩童之道》,去感悟他那圣洁的情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