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00个字。

  学科:语文年级:九教师:宋明妍使用班级:2、4、8、班
  鱼我所欲也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4、5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自主学习方案】
  第一课时
  资料链接:
  1、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预习检测:
  1.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出自《》,作者,战国时期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附“四书”:《》《》《》《》)
  2.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不为苟得也(    )
  (2)为宫室之美为之(    、    )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5)一箪食,一豆羹(、)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