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小题,约9730字。
诸暨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钏(chuàn)缂丝(ké) 螫针(shì)醴酪(1ào) 舂粮(chōng)
B. 瓤肉(ráng)萌蘖(niè)筵席(yán)老妪(yù) 懊丧(sàng)
C. 矜持(jīn)老媪(ǎo)槲寄生(hú)墙垣(huán) 泠然(líng)
D. 扃牖(jiōng)镌刻(juàn)呱呱而泣(gū)龟裂(jūn) 渣滓(z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畏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B.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
C.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
D.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正式起动,它将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的奥秘。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______。
②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多想办法,积极拓展再就业之路,以便使更多的下岗工人得到合理的。
③然而这样的结论,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④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教训,这次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A.传颂安顿虽然以致B.传诵安顿即使甚至
C.传诵安置即使以致D.传颂安置虽然甚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词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B.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特朗普赢得足够的选举人票,取得本届大选胜利,当仁不让地当选为美国第58届总统。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D.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很多疾病的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建立,基因预测、基因诊断、基因预防、基因治疗将使整个医学改观。
B.历经70余年的连锁品牌经营,许府牛杂的美味已享誉国内外。在美味之外,它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不断的创新推动其发展。
C.《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D. 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涛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B.我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C.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就此叫开了。
D.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还是对晋武帝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
7.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盘踞时它呈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
B.清晨带来了凄凉的和解,太阳也惨得在云中躲闪。
C.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蛇,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
D.昆虫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8.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⑥⑤④②③①B.②⑤⑥③④①
C.②④③⑥①⑤D.⑥①②④⑤③
9.对下面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湿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本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贾祖璋,浙江海宁人,中国科普作家,著有《鸟类研究》、《生物学碎锦》等。“南州六月荔枝丹”语出宋代苏轼《荔枝叹》诗。
B.《斑纹》作者周晓枫,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曾获得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
C.《长亭送别》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的王实甫,这折戏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D.《陈情表》作者李密,一名虔,字熙甫,三国时犍为人。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
1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种起源>绪论》概括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阐明了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语言准确、严密,有相当的逻辑性,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B.《项脊轩志》这篇散文特点很突出,首先是以作者归有光的生活为线索,文气贯通,浑然一体;其次,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点滴细节,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C.《逍遥游》中的鲲、鹏、朝菌、蟪蛄、斥鴳等形象,它们客观上有着大小之分,在认识上也有高下之异,但都被用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的观点。
D.《兰亭集序》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一篇立意深远的优美散文。文章虽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从感伤的背后能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儿迍迍的行:行动迟缓的样子破题儿又早别离:这里指离别的开始
B.蹙愁眉死临侵地:没精打采的样子都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