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610字。

  2017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金羊时评”2016年12月号第4辑
  整理 fcs2002
  1. 银行防骗并无一劳永逸之道
  2. 中小学教师评“教授”,打动人的是职称公平
  3. “四个有利于”汇聚深化改革磅礴动力
  4. 中部崛起规划,绘就新增长极蓝图
  5. 夯实基层党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6. “神器”是治霾浮于表面诞下的怪胎
  7. 约束监督执纪权力夯实战斗“堡垒”
  8. 从严治党要常照沈因洛这面“明镜”
  9.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壮哉!我中国少年
  10. 让互联网成为滋养大学生心灵的沃土
  11. “医生炫富”的意义远大于争议
  12. 警惕“裸条借贷”背后潜伏的“裸体典当”
  13. “治霾神话”忽悠了谁
  14. “会挣钱”的医生是不是好医生?
  15. 如何遏制对女员工的骚扰
  16. 浴场自拍:缺心眼还是缺公德?
  17广马要开锣,人性化服务是否万事俱备
  1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答好“三道题”
  19. 反对“四风”不妨试试四味药
  20. 读懂环保问责背后的深意
  21. “七种容错情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活力
  22. 擦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张“名片”
  23. “谁来监督监督者本身”的问题并非无解
  24.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5.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1. 银行防骗并无一劳永逸之道
  来源:金羊网 作者:阅尽 发表时间:2016-12-07 11:04 □阅尽
  骗子正跟人们玩着斗智游戏。根据央行新规,银行柜员机转账从本月起实施延迟到账和24小时内可撤消服务。这是央行为防电信诈骗,给受骗者提供的一种“后悔药”。上当者一旦醒悟,只要不超24小时,钱款便能轻易追回。
  岂料,新规刚实施,“量身定制”的新型诈骗手法也迅速出笼。据江苏警方通报,日前有市民在自助柜员机取钱时,突然凑上两名男子,对其称“我的卡今日取现额度用完,能不能帮个忙,我把钱转给你,然后你再取现金给我”。这一幕恰被银行人员看到,遂上前询问。因诈骗行径败露,两男子转身离开。
  同时,有网友爆料称,一陌生电话打来订货,说要配5000块的货,并发了ATM转账凭证过来,然后就不停催发货,向银行查询也确实有此交易,但网友还是多了心眼没发货,24小时后钱也没到账,而银行查询该笔交易已撤销。
  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银行防骗手段更新,骗子骗术也与时俱进升级。新规原本为防堵柜员机汇款“即时到账”的漏洞,令钱到账有个滞后期,从而让受骗者有时间查明真相或警醒。果然,新规一实施,多家银行即成功堵截数起通过柜员机转账的电信诈骗案。这说明,“后悔药”防骗的疗效是看得见的。
  只是,后悔药并非万能药。况且,骗子也不吃后悔药,他还会继续变着法儿给人们喂蒙汗药。在这一点上,你不能不佩服骗子勤于钻研的“专业精神”。或许,在骗子眼中,银行新规只是堵了正门,但旁门左道依然有缝隙可钻。骗子若见了红灯就打退堂鼓,那就不会在江湖上厮混了。
  事实上,诸如银行自动柜员机等新技术有着天然的基因缺陷,那就是效率与安全的矛盾。“即时到账”效率上顶呱呱,但这绝顶的效率一旦被骗子用上,骗术也立马得逞,并遁于无形。转账延期兑付,像是给骗子上了绊子,但对真正汇款人来说,则无疑降低了效率。况乎,可撤消的指令,对银行同样孕育着风险,如给“假汇款”提供了便利。而这风险或者说新漏洞,也迅速为骗子们所洞察。你说这骗子多厉害!
  诚如精明者所言,对现今出现的转账新骗术,或有“一剑封喉”的绝招,那就是让所有银行卡持有人都知道,柜员机转账要24小时后才有现金到账,要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此方可万无一失。只是,“现金即时到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几乎成为常识,而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势,在广而告之上还有大量的宣传推介工作要做。正如现今媒体屡屡报道电信诈骗案例,并有专家介绍防骗之术,不还是总有大头虾频频上钩吗?
  再者,行骗乃古老而又绵延不绝的“事业”,“天下无骗”固然美好,但恐怕在相当长的时期还难以实现。正因如此,即使银行的防骗技术与手段不断更新,谁又能保证不出新的骗术与骗局呢?对此,作为银行等相关部门,除了技术上的防堵漏洞外,还须有相应综合防范措施,尽最大可能让骗子无孔可入。作为社会大众,恐怕也需有基本的防骗意识。骗子虽说防不胜防,但有防总比无防好。
  2. 中小学教师评“教授”,打动人的是职称公平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强 发表时间:2016-12-07 18:32
  26名宁波中小学教师到省里评“教授”!宁波教科网日前公示了一份重要的教师名单,公示上说,经过宁波市高级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委员会审定通过,袁湛江等26位教师将推荐到省参评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12月6日中国宁波网)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这则评“教授”新闻,相信温暖的不只是宁波26位参评老师,还包括我们每一位对职称评聘改革充满期待的职场人。
  因为这虽是一次改变,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职称评聘的更趋公平。众所周知, “教授”几乎属于大学老师的“专利”,对于中小学老师而言,只有靠边站的份儿。问题是同为老师,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幼儿老师就应该有幼儿老师的“教授”,中小学老师就应该有中小学老师的“教授”,为什么只有大学老师才能成为“教授”?说到底,因为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影响着职称评聘的公平,继而导致职称评聘上的“饥饱不均”。
  其实,职称评聘不公的问题存在多个职业领域。如笔者所在的新闻领域,别看某某记者某某编辑获了这样那样的大奖,采写编辑了不少拿得出手的好稿件好版面,但仅仅因为身份上的“招聘”性质,就注定无缘“副高”,至于“正高”更是想都不敢想。既然都是记者,凭什么在编人员可以问鼎“高级记者”,而招聘人员却不能?好多优秀的人,一说职称却脸红,换句话说,优秀的人才却被阻挡在职称评聘的门外,这难道不是职称评聘的悲哀?
  中小学教师评“教授”,之所以说其“暖”,至少暖在制度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