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5080字。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3) 庭下如积水空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 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两句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5)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qí qū()险路。
⑵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⑶相信它的价值,并qiè ér bù shě()地把它发展下去。
⑷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juǎn tǔ chóng lái()。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B.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C.三月樱花节期间,磁湖南岸,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D.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日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
去“顶”。
B. 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 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 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5.仿写句子。(4分)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青春无语,却;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
二、阅读(46分)
(一)三峡(11分)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9.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
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二)邴原泣学(9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0.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2分)
(1)凡得学者_________________ (2)吾徒相教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2分)
13.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能行(12分)
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③“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④“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