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5500字。高一上期期末测试(包含有课本、读本、高考试题,但难度不大.只适合巩固基础)
都江堰第四中学08届05-----06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3×11=33分)。
1.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没有错的一项:( )
A.慰藉(jì) 愤懑(mèn) 奚(xī)落 不惮(dān)
B.悬揣(chuǎi) 侥(jiǎo)幸 坠(zhuì)入 缢(yì)死
C.胡同(tóng) 处(chǔ)街坊 婚丧(sāng)嫁娶 徘徊(huí)
D.倾圮(pǐ) 饿殍(fú) 骇(hài)人听闻 漪(yī)沦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溺迹 狙击 震耳欲聋 繁文缛节
B.谦和 斐然 反唇相讥 出奇制胜
C.沮咒 安份 落拓不羁 安置若素
D.渲泄 斥资 以儆效尤 义愤填赝
3.选出添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 )
斗争是他生命的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___、___和___地进行斗争。
A.满腔热情 卓有成效 坚韧不拔 B.满腔热情 坚忍不拔 卓有成效
C.卓有成效 满腔热情 坚忍不拔 D.坚忍不拔 卓有成效 满腔热情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古诗词作电影片名,诗情画意浓郁,寓意深刻隽永,使人浮想联翩,别有一番情趣。
B. 妈妈出差,极少下厨的爸爸炒菜手艺极差,虽然炒了满满一桌菜,但吃起来让人索然无味,叫苦连天。
C.能上马陵山一览胜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
D.在新中国解放以前,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诗派”主要成员,他在新诗格律化方面崇尚徐志摩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诗集有《红烛》、《死水》。
B.孔子,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孟子》也是儒家经典,是记载战国时期孟轲言行的书,文章以雄辩著称。
C.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就《沁园春·长沙》的内容而言,上阕“看”统领的七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是怀人记事抒情。
D.《错误》中的“莲花的开落”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以“小小的寂寞的城”“窗扉紧掩”描摹女子幽闭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
6.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
A、诗人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却偏假想她是睡着了,这一“睡”字可以说是全诗血脉,自上而下,一贯到底,既是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词,同时也浸透着诗人的爱抚之情。
B、诗的第一节连用三个“不要”,第二节中连用两个“不许”,第三节中连用两个“也许”,第四节中连用两个“让”字,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安然长眠,都与“睡”字蕴含的感情相呼应。
C、诗的第三节既有作者对爱女早逝的婉惜之情,又反映出诗人对当时军阀割据,内战频频社会的不满。
D、以坚决的语气表达了作者要阻止一切外界的纷扰,捍卫自己女儿永久安眠的心愿。
二、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了,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