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980字。

  山师附中2015级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吮(yǔn)吸     累(lěi)及      涅槃     涵泳悠游
  B.湮(yān)没     椽(chuán)子    斑驳     浅尝辄止
  C.笨坯(pī)      埋藏(cáng)     碾轧     义奋填膺
  D.跛(pǒ)脚      着(zhuó)落     朦胧     惊心动魄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乔榛、丁建华应邀_____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2)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  _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
  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3)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
  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     。
  A.做客   骇人听闻    咄咄逼人     B.做客    耸人听闻    盛气凌人
  C.作客   骇人听闻    盛气凌人     D.作客    耸人听闻    咄咄逼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日常生活中,小事往往会被我们忽略。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未雨绸缪,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B.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粉佳人藕断丝连。   
  C.这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人们能安之若素,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D.身居高位的他,本应造福一方百姓。谁知他不思进取,贪污收贿,最终被撤职罢官,落得个功成身退的下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募捐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B.我国今后将加强食品安全的销售、流通、生产等环节的监管,确保民众能够吃到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果。
  C.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五个“强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D.故宫展品失窃案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给如何防备展览会贵重物品免遭盗窃敲响了警钟。
  5.下列各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称谓可以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中的“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因其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B.《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中的“士大夫”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C.“中国”一词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一句中的“中国”就指的中原地区。
  D. “六艺”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孟子》《春秋》。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比兴和程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比兴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如果文艺作品描摹的对象是“物”,但真正表达的内容却是人,即以物喻人、缘物寄情,这就是比兴。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中,比兴手法被巧妙地用来表现自然中人的情感寄寓。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花鸟画的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