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60字。
《海思》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2.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品味大气磅礴的语言,感受大散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 提取信息,学习写阅读提要。
2. 从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中学到自己能学到的东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大海是人类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心灵的家园。培养自己热爱大海、热爱家园的感情。
课题详解
[关于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曾长期任新闻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题目解说]
由“海思”二字可以看出,本文重点是写自己看到大海以后的联想和思考,属于学者型的范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读文如睹其人,只有饱学之士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驰骋chěng 掬饮jū 皓月hào
休憩qì 蜿蜒wān yán 觅mì
词语积累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结局。
休憩:休息。
蜿蜒:曲折延伸。
词语辨析
悠闲 清闲
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虽然都含有“闲”字。但“悠闲”指闲适自得,“清闲”则指清静、闲暇。
休憩 休息
两个词语都表示“休息”,但它们的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既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头语。
内容解读
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只有饱学之士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读文如睹其人,大气者方能成就大事业。让我们从头来感受一遍此文的魅力。
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系。作者纵情赞美了海的壮阔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乃至人类历史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从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心灵的家园。读到此处,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大海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