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300字。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16份试卷)
2005年高考全国共有16套语文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全国若干省区命制了三套试卷,13个自主命题的省市各命制一套试卷。由于2005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取消了对试卷结构、各类题型赋分比例的统一规定,所以各命题组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大胆尝试,使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试卷的总体结构和赋分比例呈现多元化。
全国甲卷、乙卷、丙卷均变为第Ⅰ卷10题30分,第Ⅱ卷11题120分,全卷七大题21题。广东卷、江苏卷第Ⅰ卷均为12题36分。福建卷第Ⅰ卷8题24分,未设语言知识板块,变为六大题21题。重庆卷第Ⅰ卷13题39分。湖南卷未设语用板块,变为六大题22题。其余各省市卷均与去年保持一致。以上变化的总趋势是简化结构,优化组合,减少客观题量和分值,增加主观表述题的分值。如全国三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都增加了分值,现代文阅读也增加了分值,并把原多项选择题变为主观题。福建卷作文增至70分。湖南卷在现代文阅读中增设了一道15分的赏析短文写作。
二、试卷的整体构思和选材、设计都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学科特点。
各套试卷的语言运用题能注意植根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仅全国三套试卷就有拟写主题班会的会标、拟写生日请柬、填写敬辞谦语、推荐最喜欢的课文等源于生活、多姿多彩的鲜活试题。其他试卷还有描述漫画、拟写贺卡、编拟广告、变换句式和多种形式的仿写等。这类题注重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富有情趣,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古诗文阅读题从选材到题型设计都丰富多彩,增添了鉴赏的韵味,呈现出多样的审美追求。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不少是名家名篇,底蕴深厚,文情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设题在注意考查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同时,着力引导考生披文入情,发掘文本的人文蕴含。例如全国乙卷选用苏叔阳《春天的梦》,丙卷选用冰心《一日的春光》,`两篇大家手笔,一种人文情怀,都深情抒写了对春天的呼唤与礼赞。其设题深入浅出,由关键语句切入文本的哲理情趣,引导考生在理性思索中感受审美愉悦。
三、作文命题出现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题型设计开始出现多样化。话题作文更加成熟,呈现形式不拘一格,标题作文各有千秋,材料作文设计新颖。作文的题材内容大都立足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身成长。如全国丙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具有思辨色彩,上海卷作文现实感较强,江西卷“脸”贴近生活实际,湖南卷“跑的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各卷作文试题的编制都注意了开放与限制的结合,给考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很好的测试功能。
总的看来,16套试卷符合《考试大纲》要求,试题编制科学,设计规范,难度合理,导向正确。但部分题目也有不能尽如人意之处:有的选材不够严谨,难易失度;有的题干表述不够准确,指向不明;有的干扰项难易不当,失去效度;有的赋分不够合理;有的参考答案尚待推敲。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全国甲卷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题由辨识错别字、近义词辨析、成语使用和辨析语病4道题组成。在一套试卷中对语言知识诸考点不求全面覆盖,是今年全国卷在调整试卷结构和试题布局的一种尝试。近义词辨析、成语运用的考查坚持“词不离句”,注重引导考生把注意力放在读懂句意上,从所考词语与上下文意义上关联的角度去把握其用法,这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语用题难易适度,设问清楚,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第20题要求根据特定的主题扩展语句,内容是开放的,但对句子结构和字数又有一定限制,体现了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结合。第2题题干“最恰当”中的“最”字似应取掉。
现代文阅读命题遵循《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范围;没有偏题、怪题;比较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程度基本合理;题意表述清楚,参考答案比较科学、规范、简洁;评分标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第Ⅰ卷减少了一道选择题;第17题将以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