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8300字。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年级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6.1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猝然(cù) 祈求(qí) 涮羊肉(shuā)数见不鲜(shuò)
B.唠叨(láo) 模样(mú) 襁褓(qiǎnɡ) 弱不禁风(jīn)
C.悄然(qiǎo) 舸舰(ɡě) 熨帖(yùn) 毛骨悚然(sǒnɡ)
D.慰藉(jí) 狙击(jū) 坍圮(pǐ) 载人航天(zà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第一代华侨,寄籍外洋,但始终情系故土,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从普通居民到绅士名流,都表示出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情谊。
B.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要想
和自然友好相处,唯有先学会“像山一样思考”,功败垂成,在此一悟。
C.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汽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
腾多姿,幻化无定,美轮美奂,极富云气氤氲的情调。
D.纳粹政府的危言危行,逐步通过学校教育渗透进少年的心灵,即便
躺在担架上,他依然觉得“炮声均匀而有节奏”,“多出色的炮队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
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B. 财政部长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在财务大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
作出表率。他说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这次财务检查不走过场。
C. 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
不难看出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D. 这次寒假学术研讨班的学员,除我们本校的教师外,还有来自其他
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4.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句读之不知②而今安在哉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多于九土
之城郭⑤居庙堂之高⑥渔樵于江渚之上⑦唯利是图
A.①②③/④⑥/⑤⑦B.①②③⑤/④⑥/⑦
C.①②⑦/③⑤/④⑥D.①②⑦/③④/⑤⑥
5.下列有关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欧•亨利,美国作家。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作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B.肖洛霍夫,苏联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一个人的遭遇》中,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细,是因为这件事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转机,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全部慰藉。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D.《阿房宫赋》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它借阿房宫的兴起和毁灭,深刻地表明了统治者穷奢极欲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从而用以讽劝和警告唐敬宗,以免重蹈亡秦之覆辙。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
追和①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