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9830字。
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2016秋学期九年级语文单元练习(2016.1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呜咽(yè) 地壳(qiào) 磕绊(pàn) 言简意赅(gāi)
B.迸溅(bèng) 褴褛(lǚ) 雄踞(jù)明眸善睐(lài)
C.拾级(shè) 精髓(suí)恣睢(suī) 清新隽永(juàn)
D.拮据(jié) 纤细(qiān)惊诧(chà) 不屑置辩(x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挥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B.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C. “扬州市语言规范运用大赛”前夕,老师老生常谈为我们讲解着语言规范运用要点。D. 考试临近,我们初三学生的压力固然在一点一点增大,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知识、能力、意志和品质也在一天一天地与日俱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香椿树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作用的高档蔬菜,因此广泛在各地栽培。
B.我市近一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宝宝心里苦”“鸭梨”“逗比”“给力”等网络词语一下子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D.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墨子非攻,坚守民间立场;庄周梦蝶,不懈地追求人生的真谛:春秋战国的思想者们谱写了思想史上瑰丽的华章。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扬州企业提供了更多商机。—一带一路提供商机。
B. 《推拿》之后,毕飞宇拿出的最新作品是一部回到童年和少年的“非虚构”小说。
——毕飞宇是小说。
C. 对于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而言,服饰文化如同历史一样历经沧桑巨变。
——服饰文化历经巨变。
D. 鉴真东渡日本的事迹,在扬州2500年建城史上也是一个极为璀灿的亮点。
——鉴真东渡是亮点。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普里什文,苏联作家。他在《林中小溪》中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B. 《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C. .《故乡》《骆驼祥子》《多收了三五斗》都通过人物刻画,反映了当时农民凄苦悲惨的命运,揭示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
D.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美》中谈到了美貌与美德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6.根据划线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jī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hàn;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hàn,仍然遗hàn;见了大海的浩hàn没见过沙漠的广mào,依旧遗hàn。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们有不老的心情。
▲ ▲ ▲ ▲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
(2)▲,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关雎》)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
(6)▲,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7)_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8分)
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诗歌里的“智慧”】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下面两句诗,都反映了一定的物候现象,请探究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2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经典里的“智慧”】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3分)
(3)
【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下面是部分产品的广告,这类广告在设计上有何共同点?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什么问题?请谈谈你对这类广告创意的看法。(4分)
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油备无患——某风油精广告万室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4)▲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当时在朋友的资助下,作者所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9.(1)首句中“抱”字极为精妙,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做简要分析。(3分)
(2)颈联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延师() ②与语奇之()
③余悉减死() ④寻命筑城泰州()
11.选出与“创户帖以便稽民”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固以怪之矣B.扶苏以数谏故
C.醒能述以文者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题2分)
(1)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2)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6分)
揭开网络“正能量谣言”的画皮刘彤
①正能量,指人或事所散发出来的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和希望的效应。谣言,指没有事实基础、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和对立状态被别有用心地揉捏在一起时,的确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因为它虽然拥有谣言的骨架和血肉,却被披上“正能量”的“画皮”,是典型的“伪正能量”产物。
②2014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节目播发了一条关于“‘挥霍’爱心”的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几个月前曾在全国各地微博、微信圈里广泛流传的“郑春蓉丢孩子”事件再次重演,每次都会有无数人中招。原来,帖文中“寻找被拐女童”的求助信息竟为骗局,而虚假求助信息被多人多次转发。
③一般性的“正能量谣言”可能仅仅是为了赚取普通人的爱心,但部分涉及敏感事件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正能量谣言”,却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