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2份)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2 压缩语段a.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2 压缩语段b.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3 仿写句式a.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3 仿写句式b.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 变换句式a.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 变换句式b.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b.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6 图文转换a.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6 图文转换b.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2-7-1 形象类鉴赏a.doc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2-7-1 形象类鉴赏b.doc
  1.[2015•苏锡常镇四市二调]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________。
  ②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________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呈现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③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行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________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  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  一挥而就  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  一蹴而就  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一挥而就  浮光掠影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绝如缕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挥而就用在此处,不合语境。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2.[2015•潍坊三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25日,全省普降甘霖。经过此轮降雨,全省大部分地区旱情将解除,对改善空气质量也十分有利。
  B.国产Linux系统,不像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系统那样,能自由运行PS、QQ、炒股软件以及不少游戏软件。
  C.领悟祖先留下的生存智慧,提高人居环境建设的中国元素,古村落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D.我们不必将文学作品所有的内涵都开发为语文课程内容,因为文学作品,即使是一首短诗,也有近乎无穷的内涵。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对改善空气质量也十分有利”的主语应该是“此轮降雨”;B项,表意不明,“能自由运行……游戏软件”的是“国产Linux系统”还是“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系统”;C项,搭配不当,应为“增加人居环境建设的中国元素”。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
  1.[2015•黑龙江绥化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30%以上,并且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一辆中耗油轿车每年少开1200公里,将节省120升石油,减少碳排放294公斤;一个人每年少搭乘飞机5000公里,将节省200升石油,可减少碳排放695公斤。文明出行,防止交通堵塞,也是为绿色出行作贡献。
  相关部门倡导:短途出行,请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省钱省力;开车时避免汽车发动机空转,停留时间超过1分钟应熄火;长途旅行请尽量坐火车,减少乘飞机的次数;安全驾驶、文明礼让,保证交通顺畅。
  (1)请你简要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宣传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应该倡导低碳出行。
  (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解析 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本题所给材料共两段,第一段的关键句是“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第二段的关键句是“相关部门倡导”,倡导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低碳出行,两段综合考虑可归纳出第一问的答案。第二问设计宣传语就是要以材料的中心意思为主题,也就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完成,从材料来看,应为宣传低碳环保生活,注意语言流畅有文采即可。
  2.[2015•山东桓台期末]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
  1.[2015•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请从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中任选两人为写作对象,仿照前后的句子,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要求:①紧扣句式特点;②句意连贯,内容充实。
  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借阿廖沙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西班牙,仿佛听到塞万提斯在大风车旁边讲述哭与笑的滑稽剧。
  答案 示例:我来到英国 仿佛听到狄更斯借大卫讲述自己从童年的不幸走向伟大作家的经历 我来到法国 仿佛听到雨果在圣母院讲述美与丑的传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先从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中选取出描述对象,然后将描述对象的作品的内容特点及性格特点按照“我来到某国,仿佛听到该国某作家在讲述什么(小说内容)”的句式组织答案。要注意作家要与其国别一致。
  2.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1.[2015•河南唐山开学测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________。
  ②索尼和三星电子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日本国内市场的“羹”越分越小,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________。
  ③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抵达仁川次日就________地赶到中国女足与中华台北队小组赛的比赛现场。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涉及“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和“迫不及待”三个词语。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2015•双鸭山第四次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针对目前媒体报道比较多的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卫生部表示,已经组织进行了相关风险监测评估,对于婴幼儿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
  C.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D.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我们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经济增长受环境瓶颈制约的难题。
  答案 D
  解析 A项,杂糅;B项,“对于”去掉,无主语;C项,两面对一面。
  3.[2015•南昌质检]为画线处选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女性诗歌”特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翟永明、伊蕾、唐亚平等为代表的,受到弗吉尼亚•沃尔芙、西尔维亚•普拉斯等西方女性诗人的影响,以表现几千年女性生存价值及其道德压抑的痛苦和现代女性的解放呼声为主题的女性诗人的作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女性诗歌”特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翟永明、伊蕾、唐亚平等为代表的女性诗人的作品。
  ②她们受到弗吉尼亚•沃尔芙、西尔维亚•普拉斯等西方女性诗人的影响。
  ③其作品以表现几千年女性生存价值及其道德压抑的痛苦和现代女性的解放呼声为主题。(或:其作品的主题表现几千年女性生存价值及其道德压抑的痛苦和现代女性的解放呼声。)
  解析 本题要求长句改为短句。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抽出长句的主干句,单独组成一个短句;其次,将原句的修饰语(定语)按照句子内部的顺序调整。
  2.[2015•山东实验中学三诊]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开发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被誉为“未来教育”曙光的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它的目的是增强知识传播,它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开发,散布于互联网上,被誉为“未来教育”的曙光。
  解析 可将原句的主干部分作为一个短句,将原句的附加成分(定语)按目的、开发者、发布方式、评价四个方面拆分成四个短句。几个短句的语序要合理。
  3.下面这个长句读起来别扭,请把它改成三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原意。
  财富,不应因其可爱而被人觊觎必须对这些坏人为攫取、占有它所采取的卑鄙的行为负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财富因其可爱而被坏人觊觎。②这些坏人为攫取、占有它而采取卑鄙的行为。③财富本身不应对这些卑鄙行为负责。
  解析 通读整个句子,大致确定句子的主干意思是“财富不应”对“卑鄙行为负责”。
  4.把下面几个较短的句子改写成一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
  ②我想月下的海棠,大约便是这种光景吧。
  ③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的是西府海棠。
  ④可惜没有趁着夜色看过;王鹏运有两句词道:“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
  ⑤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⑤③④②
  答案 B
  解析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由③句引出这段话的中心对象“海棠”,排除C、D,②④之间,②句中“这种光景”所指代的内容是④句中的“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因此④应该在②前面,排除A。所以选B。
  2.[2015•安徽质检]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的中轴线被称为皇城古都的“龙脉”,它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条中轴线将继续延长。新规划的中轴线由三段组成:中间是记录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轴线”,向北是记忆奥林匹克运动在北京的“现代轴线”,向南是永定门外具有可持续发展广阔空间的“未来轴线”。三段轴线有机连接,________,创造性地发展了现代北京的城市格局。
  A.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建立现代轴线和未来轴线为标志
  B.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现代轴线为标志
  C.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建立未来轴线和现代轴线为标志
  D.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未来轴线为标志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A项最恰当。
  3.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请描述漫画的内容(不超过7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隧道口铁轨上一块枕木断了,一群媒体记者端着照相机、拎着摄像机焦急地等着,有的还伸长脖子眼巴巴地往隧道里张望,期待火车快点出现。
  (2)讽刺了那些为获取“新闻”(或“制造轰动效应”“博人眼球”)而不顾道德责任(或“丧失职业操守”)的媒体记者。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出漫画的所有要素,并根据现实生活,展开联想,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漫画寓意要根据对漫画内容的准确把握,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漫画创作的意图角度答出其寓意。构成要素:漫画中的记者、断了枕木的铁轨、隧道、往隧道内张望的记者。张望的目的是期待火车的出现,以制作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联系现实中的道德责任或缺少职业操守现象,从对记者获取新闻而丧失职业操守的讽刺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2.2014年9月,浙江省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新方案最大亮点是给学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也因此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浙江某地方报纸作了相关报道,并配发了下面这幅插图,请仔细观察,根据要求作答。
  (1)简要说明画面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幅插图的创意出发,揭示画面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画面的主体是一支棱角分明的笔,在笔的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出走向不同的箭头。笔的右侧是一个托着下巴思考的人,头顶上方有一个大大的“?”。
  (2)笔象征着一个人的个性特长与掌握的知识,由笔体延伸出的不同的箭头走向代表着不同的个性选择与发展方向。这幅插图以其巧妙的构思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新高考方案给人带来的新变化、新思考:我该怎样选择呢?
  解析 此题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类题,要用简明的语言将漫画所有的构成要素描述出来。漫画要素:笔、三个走向不同的箭头、一个托着下巴的人、一个问号。分析漫画内涵时,要根据漫画要素之间的联系,结合着题干的提示,联系现实,展开联想,从新高考方案给人在个性特长与发展方向方面的思考角度组织答案。
  3.欣赏漫画,按照题意要求答题。
  1.[2015•泰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日闲居
  徐熥
  草阁春方暮,柽①阴日未斜。
  蜗涎分断壁,莺语共邻家。
  曲坞藏修竹,轻云覆落花。
  卑栖②有至性,长此卧烟霞③。
  [注] ①柽(chēnɡ):即柳树。②卑栖:居于低下的地位。③烟霞:山水胜境。
  ★(景物形象)
  (1)第二联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是如何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蜗牛爬过的断壁上,留下银白色的蜗涎,深黑的墙壁被一分为二。院内院外,一片莺啼之声。这是一幅美妙静谧的山村暮景图。此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蜗涎”之静,后写“莺语”之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
  (2)尾联用“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等表达了诗人甘于淡泊、出尘拔俗的志趣和愿意永远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诗词的景物形象与表达技巧。概括景物形象时一定要运用“时间+地域+具体景物”的格式。需要注意的是该题的答题区间是三、四句。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则不仅要指出具体的表达技巧,还要结合诗句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2)本题考查的是品味古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品味。对该诗尾联所蕴含的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通过“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来品味。
  2.[2015•枣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1)~(2)题。
  一落索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人物形象)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语句。
  题组一 古代诗歌阅读
  1.[2015•济南针对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字。
  (1)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贫寒交困;孤苦伶仃;牵挂亲人,关心国事;愁苦无奈,百无聊赖。
  (2)描写了傍晚浓云往低处移动,急雪在旋风中飞舞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非常无助的苦恼心情。“战哭多新鬼”,暗点房琯率军与敌作战大败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给诗人平添了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和作者内心的孤独。三、四两句正面点题。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目中的“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待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指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像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最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诗人身陷长安,前线战况和家人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
  2.[2015•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注]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机心:这里指在意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之心。
  (1)这首诗围绕哪个字来写景?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诗歌尾联“机心久已忘”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你认为呢?请简要阐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围绕“荒”字来写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