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上):第一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上):答案与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上):第二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上):第六课 逍遥游.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上):第七课 陈情表.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上):第三课 边城.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上):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上):第五课 滕王阁序.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下):答案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下):第八课 咬文嚼字.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下):第九课 说“木叶”.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下):第十二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下):第十课 谈中国诗.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下):第十三课 宇宙的未来.doc
2016-2017学年重难点一本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下):第十一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doc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小说。所选的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了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生存方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表现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
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在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的把握上。
把握主题,首先要认真通读作品,仔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其次,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主题。就是认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透过故事情节表层,探寻蕴含其中的时代气息、社会发展、思想意识以及生命形态。关注小说的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挖掘其中反映主题的信息。另外,由于读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分析情节,首先要注意情节的展开性和曲折性。情节是否充分展开,各种矛盾冲突是否有由发生、发展到高潮和结束的空间和过程,情节是否丰富、复杂、曲折,能够为塑造人物形象和挖掘事件的意蕴留下广阔的空间;其次注意情节的合理性。情节之间的联系是否合理,尤其是因果关系的合理性对情节的发展非常重要,情节不能脱离生活现实,当然,神怪小说和超现实主义小说除外(其实这些小说的情节,也是真实生活的某种艺术变形罢了)。其三要注意情节发展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有助于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从具体课文来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人公林冲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如:他被高俅陷害,刺配到沧州,仍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正直、善良、侠义。如帮助李小二等;刚猛激烈、嫉恶如仇。如买刀寻敌,山神庙手刃仇敌,都表现出他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细心、缜密。如林冲看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尤其是熄灭炭火的细节表现得最为充分。课文的情节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路遇李小二,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是情节发展的开始;买刀寻敌为他走向反抗奠定行动基础,矛盾冲突紧张起来;看管草料场,局势又平缓下来;雪夜杀敌,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林冲被逼上了绝境,终于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课文表现的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林冲的人生遭遇得出答案。如果说《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林冲就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从林冲个人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社会政治黑暗的状况,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官逼民反”。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主要是封闭。他穿着雨鞋,带着雨伞,“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把和人交往也视为厌事;怀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害怕新鲜生动的现实生活;胆小、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极力维护现行秩序。思想上自觉和反动政府统一。而且乐于告密,人格卑鄙。他压制着身边的人们,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这篇课文的主题可以多角度理解,(1)社会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别里科夫能辖制小城的人们,其根源就在于反动政府的统治。(2)个人的角度: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拒绝、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这篇课文让我们思考,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 小说主要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夸张一是夸张人物形象,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讽刺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边城》体现了对美的讴歌。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人情美。边城的人热情诚实,民风淳朴,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扬光大着。风情美。边城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的庆典、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古老的风俗是和古朴的民风联系在一起的,透露着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景色美。边城山青水绿,蕴含着原始、自然的气息,美仑美奂,好似天然不加雕饰的美玉。作者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诚心相待,相互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在摹写边城人生命的形态和生活的方式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小说的语言朴素、饱满,不晦涩、不雕饰。这样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表现边城人古朴、自然的生活,并且从中透露出田园诗情。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重点列表】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鉴赏小说的情节 ☆☆☆☆☆
重点2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
重点3 环境描写的作用 ☆☆☆☆☆
重点4 段落的作用 ☆☆☆☆☆
重点5 谋篇布局的特点 ☆☆☆☆☆
【重点详解】
重点1:鉴赏小说的情节
【要点解读】
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分析小说情节必须注意小说情节的常见模式。①基本模式,发生—发展—
……
《宇宙的未来》
【重点列表】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
重点2 探究作者观点态度 ☆☆☆☆☆
重点3 鉴赏文章的语言 ☆☆☆☆☆
【重点详解】
重点1: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要点解读】
“重要概念”主要指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指的是对说明对象或作者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考向】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例题】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2)我们在过去的三百年间发现了制约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我们仍然不知道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
(3)我们可以从观测来估计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我们计算能看得见的恒星并把它们的质量相加,我们得到的,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左右。即使我们加上在宇宙中观测到的气体云的质量,它仍然只把总数加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
(4)因此可以假定,星系或星系团中的大部分物体最后在黑洞里终结。然而,我在若干年以前发现,黑洞并不像被描绘的那样黑。
(2)根据课文第7段及下面文字的论述,课文所指的“制约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当是指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极端条件,当是指“大挤压”,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状态。
(3)根据课文在结尾的说明,临界值,指的是宇宙的平均密度所达到的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那个密度值。这个值是多少呢?课文未作具体说明,科学家理论计算得出的临界密度为5×10-30克/厘米3。
(4)这里的“黑”就是终结、死亡的意思。科学家原来根据引力学原理描述星体演化到黑洞就是最后的终结,但霍金根据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发现,黑洞的物质也在不断减少,直至被完全蒸发。
【名师点睛】
科普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春季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会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时间推移,轻雾、雾和霾
……
答案与解析
第一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重点详解】
重点1:鉴赏小说的情节
【对点练习】
【答案】开端:“丈夫”花钱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发展:“丈夫”喜欢上打字员,预付薪水,送花,共进晚餐。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赔礼——买衣服送给她们,平息家庭危机。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小说情节的题目,注意从小说的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几个要素概括。
重点2: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对点练习】
(1)【答案】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林冲性格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对立面:尚武好义、正直忠厚和软弱怕事、委曲求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鲁智深是位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有义无反顾精神的好汉。有相同一面,都尚武好义,有反抗要求;也有不同一面,鲁智深无拘无束,反抗强烈。
【解析】概括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可结合“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我来帮你厮打”“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等鲁智深的言行来归纳。与林冲性格的对比应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比较。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3: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点练习】
(1)【答案】灯塔在浩瀚、喧嚣和热闹的大海中耸立显得孤独、渺小;登塔内安宁和寂寞;是遗世独立的守夜老人经历过无数艰险苦难的内心的疲惫与平静的写照。
【解析】这是小说中某个事物的作用的题目,注意和人物进行联系。
(2)【答案】(1)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黑暗的海面、翻滚的巨浪、怪异的声音,营造出恐惧、紧张的氛围;(2)导引人物出场“先写暗夜里海上的风暴的形成过程和情形,然后导引主要人物出场;(3)衬托人物性格:登塔外,大海象一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狂猛的咆哮着、撕扯着,然而,越是喧嚣,就越反衬出登塔内的安宁和寂寞,经历过无数艰险苦难的老人内心的疲惫与平静。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和情节、人物、主旨的联系,(1)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黑暗的海面、翻滚的巨浪、怪异的声音,营造出恐惧、紧张的氛围;(本身的作用)(2)导引人物出场“先写暗夜里海上的风暴的形成过程和情形,然后导引主要人物出场;(情节的关系)(3)衬托解释人物性格:登塔外,大海象一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狂猛的咆哮着、撕扯着,然而,越是喧嚣,就越反衬出登塔内的安宁和寂寞,经历过无数艰险苦难的老人内心的疲惫与平静;(和人物的关系)(4)作为象征:在浩瀚、喧嚣和热闹的大海中孤独耸立的渺小灯塔,是守夜老人遗世独立的写照。(和主旨的关系)
重点4:段落的作用
【对点练习】
【答案】(1)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想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2)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苦诉,强化了苦难的力度。(3)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4)思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