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份。
17 奇妙的克隆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的说明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本课的说明特点,适当介绍一些说明文的写作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难点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阅读、讨论、探究法
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2课时
凡是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定知道,孙悟空有一种本领令人叫绝: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处于下风,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一吹,猴毛立刻就变成一大群孙悟空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克隆”。克隆为什么会这样神通广大?还是让我们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谈家桢,国际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慈溪人。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17.奇妙的克隆
精彩开篇词
十多年前,我国多家媒体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当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一时间,世界舆论哗然,无论从个体、整体,还是从社会进化、生命伦理角度,都应该坚决反对克隆人的行为,所以,直至今天,克隆人没有出现,但克隆技术却在造福人类。“克隆”是怎么一回事?请随我走近《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对象明方法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吧。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繁衍(yǎn) 蟾蜍(chán chú)
胰蛋白酶(yí)(méi) 分泌(mì)
濒临(bīn) 孵化(fū)
囊胚期(náng pēi) 脊椎(jǐ zhuī)
两栖(qī) 哺乳(bǔ r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